中国消费者报杭州讯(记者施本允) “六一”儿童节将近,童装迎来了销售“黄金期”。据市场监管总局此前通报的去年网售儿童及婴幼儿服装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抽查不合格率为20.7%,不合格项目为甲醛含量、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耐干摩擦色牢度、耐湿摩擦色牢度、纤维含量、附件抗拉强力、绳带要求、附件锐利性等。其中,有29批次产品绳带要求不合格,问题突出。 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儿童服装,环太湖毗邻城市消保委联盟提醒家长,选购时注意三个细节。 注意检查标识标注是否齐全。标识标注应包含制造者的名称和地址、产品名称、产品型号或规格、纤维成分含量、维护方法、执行的产品标准、安全类别等重要信息。对于产品质量有疑惑或是销售商以使用新材料、新工艺为卖点的产品,要谨慎购买。 注意避免选购绳带过长、饰物多的产品。家长要选择无绳带或绳带少且短的服装,一旦绳带过长,很可能导致儿童被缠绊、勒伤甚至窒息等安全事故。尽量购买装饰附件少的产品,选购时可以适当拉扯附件查看是否牢固、边缘是否锐利。 注意现场拆开包装袋闻味道。如果有霉味、石油味、鱼腥味、芳香烃气味等异味,就有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不要购买有明显刺鼻气味的衣服。贴身衣物尽量选择浅色的,颜色特别艳丽或有大面积印花的衣服,存在色牢度、重金属或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超标的风险。 家长们在购买新童装后,特别是贴身衣物,需先用清水充分浸泡洗涤再晾晒,这样可使面料中残留的甲醛等化学物质得以释放,减轻对人体的危害。购买后一段时间内要保存购物凭证,包括票据、服装吊牌等,不仅可用于指导产品维护,还可以在出现质量纠纷时作为维权的重要凭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