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资讯
消费资讯
贷款1000元一个月滚成7万 校园贷能否销声匿迹?
 
2017-05-10 15:19:57   杭州网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18期)

    提到“校园”,浮现在脑海中的应该一幅幅美好画面:绿绿葱葱的林荫道,满腹经纶的老师,还有裙袂飘飘的长发女生。可是当“校园贷”这三个字伴随着“裸持”“自杀”“高利贷”等字眼,频繁出现在舆论报道中时,人们对此格外关注。

    近日,银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其中指出,要重点做好校园网贷的清理整顿工作,并提出了“三个不得一个禁止”的“四条红线”: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不得将不具备还款能力的借款人纳入营销范围,禁止向未满18岁的在校大学生提供网贷服务,不得进行虚假欺诈宣传和销售,不得通过各种方式变相发放高利贷。

    这一次,疯狂肆虐的校园贷真的能刹住车吗?

    学生都从哪里贷款?

    钱又花到哪里?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申请一笔上千元的贷款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只需简单几步就能拿到借款,不需要信用审核,也不需要担保。在一些购物平台上仅需要你动动手指就能以分期的形式“赊购”商品,而在一些专门的网贷平台,你只需提交自己的身份证、学生证还有学信网账户密码,几分钟就可以借到钱。

    如果要申请更高额度的贷款,还需要提供一定程度的抵押物。比如父母工作单位的电话、本人大尺度的照片等。

    2016年的一组统计数据显示,面向大学生的互联网消费信贷规模已突破800亿元。这800亿元都来自哪里?《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此前多次调查采访发现,提供校园贷的平台主要有三种:一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如趣分期、任分期等,部分平台还提供较低额度的现金提现;二是P2P网贷平台,提供用于大学生助学和创业的贷款,如投投贷、名校贷等;三是阿里、京东、淘宝等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比如已经成为大部分消费习惯的花呗和白条。

    如果说购物分期付款本质上是“赊销”的性质,那么向学生提供现金贷款从而收取高额利息或手续费就是纯粹的食利了。事实上,现在的校园里一旦学生有借款的需求,无论是从校园的公告栏,还是微信朋友圈、QQ群里,都可以找到号称“无担保、无抵押,当日放款”的贷款广告。不仅如此,还有一些高校学生俨然成为了这些校园贷款的“宣传大使”,通过介绍同学借钱而从中抽成获利。

    贷来的钱都用到了哪里?

    在校园贷恶性事件频发之后,关于学生借款的用途引起了社会纷纷议论。排除掉所谓“虚荣”和“攀比”成分,大学生是否也有适当高消费的生活需求?《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中,有不少学生表示,除了在学校的正常生活开销,大部分学生都会有想要消费的“冲动时刻”,比如想要换一部最新款的手机,或者买一件心仪很久的衣服,或者仅仅是用来请朋友吃喝玩乐了。但是这些开支明显已经超过了他们正常的零花钱范围。有学生表示,父母在计算零用开支的时候往往会不经意忽略掉这笔开销。

    那为什么会选择提前消费或者贷款消费这种模式呢?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表示,因为钱不是花到了“正经用途”,所以不好意思和父母开口。

    贷款的利息有多高?

    “武汉女大学生裸贷5000元滚成26万元”“厦门大二女生不堪还债压力宾馆内自杀”……当借贷悲剧屡屡见诸报端,很多人都在疑问:为什么几千块钱这么短时间滚成了几万甚至十万二十万?

    原来,校园贷之所以会发展成恶性事件,不仅仅是因为提前消费和额外透支,最重要的原因是大部分学生一开始没有预见到的高利贷。

    “如果一开始告诉你这笔贷款的利息是50%,而且还会采用利滚利的计算方式,你还会借吗?”在《中国经济周刊》的采访中,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表示,如果一开始意识到这是高利贷,自己是绝对不会也不敢借贷的。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民间借贷的年化利率超过24%不受法律保护,那么诸如“借款2000元,半年后需还款近10万”的高额利息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在此前《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的采访中,一名深陷校园贷深渊的高校女生表示,自己曾经通过一家第三方借贷平台与学校微信上认识的借款人签订了一份1000元的借贷合同。这份借条显示,该女生自即日起向出借人借款1000元,利息按照年利率18%进行计算,借款时间为一个星期。

    如果按照这张借条的内容,那么一周之后这名女生一共需要还款本息总计约1004元。但是一周之后,该女生偿还的钱数实际是1507元,而一周前她的实际收款也只有800元。

    原来,在签订这份1000元的借贷合同前,借款人以该女生无收入能力为理由,要求其另外签订一份500元的借款合同作为担保,但事实上并不出借这笔钱,此外,本该借出的1000元也被扣掉了20%的借款服务费。如果一周后无法偿还,那么作为担保的500元也就成为了该女生的债务。

    在仅仅借款两三次后,该女生很快就开始拖欠贷款,被迫“借旧换新”。短短一个月内,该女生从出借人那里实际借款不到1万元,签订的借款合同已经超过7万,再加上累计的逾期罚款,这份一开始看起来十分美好的贷款已经变成了一个长着血盆大口的恶魔。

    校园贷治理需堵偏门开正门

    校园贷的问题早在去年就引起了监管层的注意。2016年4月,银监会和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要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实时预警机制、应对处置机制。同年8月,银监会在《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新闻发布会上,明确提出“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针,推动整改校园贷问题。随后,深圳、重庆等地纷纷出台校园贷专项管理办法。

    在监管层层加码的情况下,一些主打校园贷的公司主动退出市场。网贷行业第三方机构网贷之家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2月底,全国共有74家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展校园贷业务,主要为消费分期平台和P2P网贷平台,比2015年顶峰时期减少47家,其中仅2016年就有45家平台主动退出市场。但是记者采访发现,部分校园贷转入了“地下”,仍然在灰色地带继续向学生发放校园贷。

    除了向父母开口和向“校园贷”伸手,满足提前消费需求是否还有别的选择?同样要付利率,为什么却鲜有大学生选择使用信用卡的方式?在记者采访的大学生中,拥有或者计划申请信用卡的学生比例并不高。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信用卡审核严格,手续繁琐,而且信用卡额度相对有限。

    2009年,鉴于大学生信用卡坏账率连续上升,银监会曾下文禁止银行向未满18岁的学生发放信用卡,已满18周岁的学生则需要父母等第二付款方书面同意才可以成功申请信用卡。对不少学生来说,正是这条规定让他们对申请信用卡望而却步。

    据了解,大学生使用信用卡进行信用贷款在欧美一些国家已经成为主流的消费方式。在美国,截至2016年,学生信贷占比已经上升至37.3%,成为美国消费信贷中体量最大的品类。银行等商业机构不仅提供学生贷款用以完成学业,同时也提供相应额度的信用卡用以生活用品开支。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校园内金融贷款的规模已经达到800亿,巨大的市场潜力是校园贷迅速蔓延的主要原因。在不良校园贷被逐渐清理出去后,学校需要正规的金融机构来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消费观念。在4月21日召开的银监会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上,银监会主席郭树清针对校园贷作出了表态。他表示,现有银行业对大学生群体的服务存在缺位,导致大学生不得不转向社会寻找贷款途径。大学生群体需要正规的金融服务,大学的金融服务也能够创造利润,商业银行应该研究如何针对学生把“正门放开”。

    监管重压加上正门打开,隐藏在校园深处的不良校园贷这次真的在劫难逃了。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作者:记者 张燕    编辑:陈俊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More>>  
·为网络黑灰产业“服务” 这个接码平台被...
·竞拍APP拍字画赚快钱?有人1天损失2...
·网购处方无须处方?无处方者可通过“在线...
·餐馆纸巾必点不可退?浙江一商户因此被罚...
·明年起国内航班停止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
·房地产网上营销热:有房企近半成交在线上...
·从零食手办到机票宠物 盲盒风愈刮愈烈问...
·卫生纸迎“涨价潮” 上市纸企一季度利润...
·从一车难求到“低调离场”,公共自行车怎...
·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市场漫步)
·集成灶安装不当消费者被炸伤 积极维权获...
·护航夏季食品安全
·夏日安心美妆 江苏南京专项整治化妆品质...
·湖北开展为期7个月的成品油专项整治
·江西开展专项检查规范食用油、蜂蜜市场秩...
·北京顺义开展电动自行车排查整治行动
·上海市消保委测试30款手持式挂烫机:美...
·江苏兴化开展“安全用妆,美丽有法—— ...
·火出圈的“文创雪糕”值得买吗?
·突围新消费 今夏“水战”再起
·4月银行理财收益迎低点 如何挑选合适的...
·一“熊”难求 跟风炒“熊”90后小心变...
·奶茶店玩起了袋泡茶 茶饮界开始流行喝“...
·童年味道火了怀旧零食 这个六一你会为情...
·新卤味登上家庭餐桌 千亿卤味市场还能怎...
·报名健康管理师培训但还未上课 500元...
·浙江将重点打击7大领域的18种违法行为...
·人民币升值 海淘比“618”还划算
·总量调控下,共享单车如何有机融入城市?...
·疫情之下,消费退费不能随便“打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