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讯 此前,消费者胡某通过转账形式向杭州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支付了3700元用于购买30节硬笔书法课程。在胡某上了5节课后,课程因疫情原因暂停。去年5月打算复课时,胡某被公司告知上课地点从离家较近的中赢国际搬迁至离家较远的东方郡商铺。因新的上课地址太远,胡某要求公司将剩余未上的25节硬笔书法课时费退还,却遭到商家拒绝。
经杭州市消保委介入调解后,杭州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同意在扣除1000元后,将剩余费用2700元退还消费者。消费者表示同意。
对此,杭州市消保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消费场所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经营者的选择,属于消费合同重要组成部分。经营者单方面变更经营场所,属于对合同内容的重大变更。如变更给消费者带来不便,双方未能协商一致的,消费者有权解除合同并主张退还剩余费用。
昨天上午,杭州市消保委“微法庭 大作为”论坛暨行业消费维权数字化诉通联盟发布会在杭州天元大厦举行。会议现场,市消保委发布成立2021年行业消费维权数字化诉通联盟,并与上城区法院联合发布预付式消费典型案例,消费者胡某的案件就是其中之一。
“微法庭”诉前成功化解消费纠纷278件
为消费者与经营者减少了讼累
如今,预付式消费纠纷的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并已跃居服务类消费纠纷首位。纠纷分布从传统的健身私教、美容美发行业向教育培训、房屋租赁等行业拓展,从线下向线上延伸。服务打折和商家跑路成为预付式消费的最大隐患,后者极易引发群体性投诉或诉讼。
去年3月,上城区法院在市消保委授牌设立专业性“微法庭”,旨在为消费者解决消费纠纷的同时,提供更优质、更便捷、更智能的司法服务。运行一年以来,诉前成功化解消费纠纷278件,其中仅27件案件(含在线申请司法确认10件)由法院最终出具调解书或裁定书,其余调解成功案件均未进入司法程序,在推动消费纠纷以非诉方式依法化解的同时,为消费者与经营者减少了讼累。市消保委“微法庭”也被评为杭州首批示范“微法庭”。
上城法院立案庭庭长程煜峰表示,假如市民有跟消费相关的纠纷,放在以前,需要先向消保委投诉,调解不成功,再向法院起诉。这样一来,这起纠纷就会拖很长时间,耗时耗力。微法庭成立以后,就只需要在线上申请,消保委的工作人员收到后会进行调解。在调解过程中,法官会进行法律指导。除此以外,微法庭还会为市民提供法律咨询、司法确认、网上立案等全流程线上服务。
除了“微法庭”,为方便消费者投诉,市消保委已在支付宝APP里开设投诉入口,消费者只要打开支付宝,输入“杭州智慧315”,就可以在线进行咨询和投诉,为消费者们提供更为便捷的投诉途径。
目前已有78家企业入驻联盟
消费维权端口前移让调解更高效
杭州市消保委秘书长陈兆波表示,构建消费纠纷化解新格局,需要由企业、行业协会等多方面参与共建,由法院、行政机关、消保委等多元共治,才能让广大消费者共享良好的消费环境。
据杭州市消保委秘书长陈兆波介绍,消费维权数字化诉通联盟是在以往绿通企业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联盟一端连接着法院,投诉当事人可以通过消保委的“微法庭”来进行调解,不用再去诉讼,且调解书具有司法效应。另一端是与企业的连通,将消费投诉的端口前移到企业,在企业现场设立工作站,直接为消费者解决投诉,使消费者来到企业就像来到了市消保委。
陈兆波表示,消费维权数字化诉通联盟目前已有78家企业入驻,将涵盖房产、汽车、旅游等热点行业,这些企业都是经过市消保委层层筛选,最终选定的。“建立全市行业消费维权数字化诉通联盟是今年市消保委的重点工作之一。这一方面,能更好地将消费维权的端口前移,使消费者的诉求能更高效地得到解决,另一方面,将法院和消保委的‘诉调对接’微法庭的工作纳入消保委消费维权数字化诉通联盟,使诉调对接工作能更直接地到达双方当事人,有利于纠纷矛盾的调解;同时,通过行业管理和维权工作站的建立,既能帮助经营者能解决一些行业壁垒,也能将消费维权工作与合法经营更紧密地结合。下一步,市消保委与上城区法院将继续精诚协作,凝聚诉源治理合力,完善消费纠纷由消保委预诊分流,调处不成专家法官断后的分层处理机制,共同履行法定职责,助力打造国际化的最佳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