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南昌讯(郭茂军 记者朱海)记者9月24日获悉,今年以来,江西省瑞昌市市场监管局紧扣“3+5+1”(牵头推进3项民生实事、配合落实5项、自我加压1项)重点任务,主动回应民生关切,深入排查问题线索,大力纠治市场乱象,依法查处居民水电气计量不准确、收费不规范案件6起、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案件63起、医疗机构药械质量案件19起,集中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该局坚持把集中整治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严格对标上级要求和推进机制,及时组建专班,制定实施方案,持续优化问题起底排查、线索集中研判、案件快速办理等工作制度,落实集中整治的高要求。建立健全部门协同机制,通过厘清各项机制、压实各方责任。
该局坚持开门整治、办案开路,全面起底2021年以来12315投诉举报、12345转办移交、执法办案等方面的数据信息,认真排查遗留问题和案件线索,动态完善“三清单四台账”,全力办好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民生实事,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截至目前,共向纪委移送有效问题线索10条,依法查处居民水电气计量不准确、收费不规范案件6起、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案件63起、医疗机构药械质量案件19起,责令居民水电气领域退费67万元、殡葬服务领域退费37万元,累计更换民用三表2.4万余块,推动全市119个小区充电桩服务费均调整至0.62元/度以下。
按照边整治边规范、边排查边巩固的思路,瑞昌市市场监管局还积极探索推进集中整治工作的好做法,筑牢长效治理的硬基石。为防范假劣肉制品,率先建成重点农产品溯源平台,通过安装智慧追溯屏、客流摄像头等设备,强化肉类产品全链条追溯,基本实现“源头可溯、全程可控、风险可防、责任可究、公众可查”目标;围绕农村食品流通环节,大力实施“放心食品进农村”行动,创新推出“国企+民营超市”的合作模式,在农村建立食品配送点、示范店,更好保障了安全平价食品的供应;针对电表超期未轮换问题,积极争取上级市场监管部门出台专门工作措施,推动全省498批次、210万块电表调整检定周期;在计量管理方面,开发打造计量信息管理系统,全力推进集贸市场计量分级分类管理工作试点,着力构建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