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济南讯(记者尹训银)近年来,代购、海淘成为不少消费者购买境外商品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等私域渠道的代购,凭借小众直采、便捷高效等特点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然而此类消费中,假冒伪劣、付款后失联、售后无门等问题频发,不少消费者不仅蒙受经济损失,还因维权耗时耗力陷入困扰。为帮助广大消费者规避风险,7月25日,山东省消费者协会结合私域消费特点,作出消费提示。 山东省消协指出,部分代购称商品来自境外专柜、免税店,实则通过非正规渠道进货,甚至销售高仿假货,以美妆、奢侈品、母婴用品等热门品类为代表的假货仿真度极高,有的还会伪造海关报关单、购物小票、防伪标识等,用“保税仓发货”“海外直邮”等噱头掩盖真相,消费者常因无法核实货源真实性而维权困难。多数代购依赖微信、QQ等私域渠道沟通,交易常通过微信转账、支付宝直接付款,缺乏第三方平台监管。 一些代购以“限时折扣”“限量款预售”为诱饵,要求消费者先款后货,收款后却以“断货”“物流受阻”为由拖延发货,甚至直接删除好友、注销账号,让消费者维权无门。这类私域交易的聊天记录、转账凭证易被删除,且代购多为个人身份,一旦发生纠纷,消费者举证难度较大。 此外,跨境物流环节多、周期长,商品可能因运输不当出现破损、变质,或因清关手续不全被海关扣留,代购往往以“不可抗力”为由拒绝承担责任。更有甚者,为逃避关税,通过“人肉带货”“拆分包裹”等方式走私商品,一旦被查处,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可能被没收,且无法追回已支付的款项。海关部门的公开信息显示,每年都有因违规清关导致商品被扣的案例,涉及消费者多因代购违规操作而受损。 山东省消协建议,尽量通过有资质的跨境电商平台购买,这类平台通常经过海关备案,有明确的货源渠道、完善的售后体系和第三方支付保障,能较大程度降低风险。对私域“野生代购”保持高度警惕。对于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等私域渠道的“野生代购”,需格外谨慎。 要求代购提供真实的身份证明、境外购货凭证(如原始购物小票、采购视频),确认其是否在海关备案、有无跨境电商经营许可。对以“朋友在境外”“独家渠道不便透露”为由拒绝提供资质的,建议广大消费者谨慎交易。尽量通过平台担保支付,或使用能保留交易记录的支付方式,微信转账、支付宝付款时务必备注商品名称、价格等信息,避免现金交易或向陌生个人账户汇款。购买高价商品时,可要求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商品质量标准、退换货条件、违约责任等,避免仅依赖口头承诺。 下单前充分了解售后与物流细节,确认商品是否支持退换货、退换货流程(如是否需要承担关税、运费)等,避免因“跨境商品不退不换”的潜规则陷入被动。物流方面,选择可追踪的正规跨境物流,要求代购提供完整的物流单号和清关信息,拒绝使用“灰色清关”“人肉带货”等不合规渠道。 山东省消协还提醒,境外商品价格受关税、运费、代购服务费等影响,合理价格应略高于境外售价。若代购报价远低于市场合理区间,可能存在假货、二手翻新或走私风险,切勿因贪便宜而盲目下单。代购、海淘虽为生活带来便利,但风险不容忽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