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消费警示
临近开学 此类收费骗局要警惕
发布时间:2025-08-26 11:08:24

“我是某班班主任,原群已解散,请加入新群!”“各位家长,本学期资料费、校服等费用XX元,请尽快缴费!”新的学期即将到来,不法分子也开始“蠢蠢欲动”。近期,我区就有家长遭遇了“冒充老师收费”的诈骗套路……

前不久,我区某学校在完成录取工作后,组建了师生群。不料,有骗子冒充老师混入其中,让家长退出原来的班级群,加入到另外的聊天群,并在群内发通知,向家长收取资料费和校服费。在此期间,“假老师”在群内不断催促缴费,谎称需要将数量上报至厂家,有家长信以为真,通过对方发来的二维码,扫码支付了1000多元。

然而,当这位家长向学校老师求证时,发现并无此事,随即报警。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开学季,该如何谨防这些诈骗伎俩?萧山警方发布了提醒——

针对学生的诈骗手段,主要包括网络交易诈骗、兼职刷单诈骗、冒充客服诈骗、助学金诈骗等类型。对此,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不要随意在网络上透露姓名、学校、身份证号等信息,并对“轻松赚大钱”的广告保持警惕,不要因小失大。如果接到自称客服、公检法网信人员的电话,可以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核实,不轻信、不转账。

针对家长的诈骗手段,主要有冒充老师诈骗、孩子遇险诈骗、教育退费诈骗等。家长收到任何需要扫码或转账缴纳学费的消息时,切勿急于汇款,一定要先与老师核实真伪;若收到“好友申请”,务必核实对方身份后,再进行添加。对于校方而言,要加强联络群及进群二维码的管理,对每一位入群的成员身份进行审核,避免陌生人随意加入。同时,避免通过公开途径发布联络群二维码,一旦在群内发现身份可疑人员,要将其及时清理出群。

另外,教师群体容易踩的坑,包括假冒教育部门诈骗、伪装身份诈骗、培训诈骗等类型。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老师的联系方式,以“教育资金申报项目”或“培训活动”为由,打电话并发送看似正规的文件,要求老师先缴手续费、保证金等;有的不法分子会伪装成合作企业人员,以提供教学设备、教材的名义,联系老师并要求预付款项;还有的不法分子会冒充培训机构,通过短信、邮件或教师交流群,以提升教学技能、颁发权威证书为诱饵,吸引老师报名参加培训。对此,还是要仔细甄别信息来源,通过正规渠道进行验证,不要向陌生账户汇款,谨慎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来源:萧山日报   作者:首席记者 蒋超 通讯员 张科顶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