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消费警示
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中国市场监督管理学会发布消费提示: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替代药物治疗
发布时间:2025-11-04 09:21:52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任震宇)11月3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市场监督管理学会联合发布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替代药物治疗,购买保健品需认准“蓝帽子”标志及批准文号。

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市场监督管理学会提醒消费者,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健食品》(GB16740),保健食品为声称并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根据《药品管理法》,药品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化学药和生物制品等。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

合法的保健食品外包装上必须有市场监管总局(或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的“蓝帽子”标志及批准文号。保健食品产品注册备案信息可在市场监管总局网站查询,输入批准文号,核对产品名称、生产企业、保健功能等信息是否与实物一致。这是辨别产品合法身份最直接、最权威的途径。

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布《允许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目录 非营养素补充剂(2023年版)》规定,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只限定为24项名称,分别是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有助于抗氧化;辅助改善记忆;缓解视觉疲劳;清咽润喉;有助于改善睡眠;缓解体力疲劳;耐缺氧;有助于控制体内脂肪;有助于改善骨密度;改善缺铁性贫血;有助于改善痤疮;有助于改善黄褐斑;有助于改善皮肤水分状况;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有助于消化;有助于润肠通便;辅助保护胃粘膜;有助于维持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健康水平;有助于维持血糖健康水平;有助于血压维持健康水平;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对电离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作用;有助于排铅。超出以上范围的功能宣称均违反该规定。任何宣传保健食品能“根治”高血压、糖尿病,“攻克”癌症,“替代”胰岛素等说辞,均属违法虚假宣传。患病还需及时就医,遵医嘱用药,切勿用保健食品替代药物而延误治疗,导致病情加重。

消费者购买保健食品可优先选择信誉良好的大型商场、超市、连锁药店或资质齐全的线上官方旗舰店。对无固定经营场所、电话推销、个人兜售等方式要保持警惕。购买时务必向商家索要发票或购物凭证,并妥善保管。凭证上应注明购买商品的具体名称、规格和价格。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首先与经营者沟通协商,提出合理诉求;若协商未果,可通过全国消协智慧315平台向消协组织投诉,或拨打12315热线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如遇涉嫌诈骗、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等严重违法犯罪行为,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作者:任震宇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