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柿互动消息 近两年,汽车行业相当“内卷”,车市“价格战”之疯狂,相信大家都有目共睹。用一些业内人士的话说,有些车企为了降价促销,简直到了“掀桌子”的地步。一般的新能源汽车动辄降价两三万、主流合资品牌动辄降价五六万、豪华车更是动辄一二十万……然而,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车价越降,大家买车花的钱却越来越多。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近日指出,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以下简称“乘联会”)的统计数据,“国内乘用车价格是越降价越贵”,近几年的车市零售价格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比如2019年平均零售价是15.1万元,2020年是16.2万元,今年到目前的累计平均价已经增涨到18.2万元。 越降价越贵,5年车价贵了3万多 崔东树引用的乘联会数据显示,从2019年到2024年,过去5年不到的时间,我国乘用车零售均价已经涨了3.1万元。2019年的均价是15.1万元,2020年是16.2万元,2021年是16.5万元,2022年是17.3万元,今年前三季度累计平均价是18.2万元。也就是说,5年功夫,人们买车的均价已经上涨了3.1万元。 为何“价格战”不断,消费者买车的钱却越花越多?在崔东树看来,影响汽车零售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汽车销量结构的变化,因为“近几年全国乘用车市场价格段销量结构走势持续上行,高端车型销售占比提升明显,中低价车型销量占比减少,这是消费升级的推动,同时也是因为换购群体的消费升级推动。” 从乘联会的零售数据统计看,在中国市场,5万-15万元区间车型的销量占比从2020年开始逐渐下滑,其中5万-10万元区间,2020年销量占比达22%,今年到目前仅13%。虽然在5万-10万元价格区间里,新能源车的销量不断上升,但同价格区间的传统车型销量下滑严重,相互抵消后导致该价位汽车的整体销量还是呈下滑态势。 与此同时,售价在15万以上的车型市场份额持续上升,且增长较快。其中20万-30万元区间车型,2020年国内零售占比14%,今年前三季度占比是18%;30万-40万车型零售占比2020年是7%,今年前三季度占比是11%。 销量占比唯一没有变化的是40万元以上车型,今年前三季度占比和2020年国内零售占比都是4%。虽然看起来没什么变化,但这一数字的背后其实也暗藏着一个大变化:四年来,在40万元以上区间车型的销量中,传统豪华燃油车占比已从2020年的94%下滑目前的52%,而新能源车却从2020年的6%上升目前的42%,一跌一涨,这才勉强维持住原有占比。 可是,明后年就难说了,随着新能源汽车不断向高端突破,40万元以上车型的零售占比想必一定会有新的变化。 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连续三个月突破50% 买车价格上涨的同时,人们选择新能源车的概率也越来越高。 10月12日,乘联会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9月,全国狭义乘用车(含轿车、MPV、SUV)零售210.9万辆,同比增长4.5%,环比增长10.6%;前三季度累计零售1557.4万辆,同比增长2.2%。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零售112.3万辆,同比增长50.9%,环比增长9.6%,国内零售渗透率达53.3%。 而这也是自今年7月份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首次突破51%、8月达到54%以来,新能源乘用车的渗透率第三个月实现50%的突破。 从统计来看,尽管今年1-9月,我国燃油车零售销量累计为844万辆,整体仍高于新能源乘用车,但却无法逆转其销量持续走低的态势。相较于去年同期,燃油车零售量已累计下滑16%,进一步加大了车企间的分化,其中以燃油车为销量龙头的传统合资品牌和豪华品牌的销量下滑尤其明显。 乘联会统计显示,9月份主流合资品牌零售53万辆,同比下降22%;德系品牌零售份额16.5%,同比下降3.6%;日系品牌零售份额12.6%,同比下降4%;美系品牌市场零售份额达到5.7%,同比下降1.7%。 此外,9月份豪华车零售25万辆,同比下降8%,豪华品牌零售份额11.7%,同比下降1.5%,传统豪华车市场零售份额回落明显。 中汽协建议明年继续实施汽车“以旧换新” 目前正值车市“金九银十”旺季,各大车企都在发力推新车型、策划促销活动,加上汽车报废更新补贴力度加强,地方置换更新政策陆续生效,9月份的销量基本都超预期完成。接下来的车市会如何发展? 10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第四季度工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再推出一批促消费、扩内需的一些具体举措,帮扶企业拓展市场、释放活力,其中包括加大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力度,年底继续举办新能源汽车下乡专场活动,同步推动充电基础设施下乡,新增一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城市。 中汽协则提出,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加码实施以来,提振效果明显,汽车报废更新补贴申请量加快增长,有效带动汽车销量提升。考虑到以旧换新政策对拉动汽车消费已起到的积极作用,为保障政策的稳定性、延续性和可预期,切实发挥好政策促进效用,建议明年能够继续延续相关政策,并尽早发布有关实施细节,稳定市场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