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这一里程碑式的立法将“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法律,为民营经济发展筑牢法治根基。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背景是什么?在企业权益保障方面有哪些措施?杭州在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上有哪些具体举措?昨日,杭州市工商联举行杭商大讲堂,邀请市发改委营商环境和民营经济发展处副处长包浩斌为广大民营企业家解读民营经济促进法。 包浩斌表示,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意义重大,创下了很多“第一次”,如第一次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法律,第一次明确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第一次在法律中规定“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政策”,这充分彰显了党中央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坚定决心。 作为构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框架的基础性法律、综合性立法,民营经济促进法也是一部富有特色的经济立法,其通过针对性、创新性的制度安排,致力于推动解决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现场,包浩斌举例介绍了该法在突出平等对待、支持创新发展、加强要素保障等方面的具体条例。比如在准入领域,明确国家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在改善投融资环境方面,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在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上,明确加强对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创新创造等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能否产生预期的效果,关键在落实。包浩斌表示,杭州是民营经济大市,正积极贯彻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让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更有获得感。他介绍,当前,市里出台的所有政策文件,都要经过公平竞争审查、合法性审查和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确保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同向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同时,为更好服务民营企业,相关部门进行了各式各样的探索。如以全市政策“一站通查、一站通办、一站通享”为准则,打造了“为企办实事·政策超市”平台,并利用AI技术实现政策精准推送,成功将958项政策推向5.07万余家企业。搭建“企呼我应”平台,一口归集涉企问题。截至6月底,共归集涉企问题22.11万余件,办结率达99.93%。此外,为赋能企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杭州成立了全国首家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主体的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截至目前该平台累计技术交易额达2624亿元。 杭州市民营经济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4年,杭州民营经济发展总体呈现“66789”特征,贡献了61.5%的GDP、65.6%的税收、75.2%的货物出口、84.3%的就业、94.8%的市场经营主体。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必将把杭州民营经济带向更加广阔的舞台。市工商联相关负责人透露,接下来,工商联及商会组织会持续做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以法治护航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