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桑雪骐)日前,《中国消费者报》与淘天集团联合发布了《电商消费维权指数2025年第二季度暨上半年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虽然横跨“6•18”电商大促,但电商消费维权指数同比、环比均大幅回落。
规范无序竞争见效 指数显著回落
回顾历年指数波动情况可以发现,电商消费维权指数的波动与大促往往高度相关。今年“6•18”促销期间,指数自5月起出现向上抬升势头。不过相比上年的大幅向上波动,今年二季度各月指数仍然停留在较乐观区,且同比、环比均大幅回落。
4月至6月,电商消费维权指数为123,相比上年第二季度同比下降33.8%。从2025年第一季度(191)到2025年第二季度(123),环比大幅下降35.6%。
分行业看,演出与赛事(环比下降50.29%)、大家电(环比下降39.13%)、教育(环比下降31.23%)等24个主要品类纠纷率下降。
2024年初开始的“仅退款”规则之争引发了各界对于内卷式竞争的关注,造成了当年电商消费维权指数的整体抬升。今年以来,对于内卷式竞争的综合整治初见成效,电商消费维权指数也出现了显著回落。
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教授吕来明认为,无序的价格竞争会导致产品和服务质量下降,制约高质量发展进程,因此有必要对其予以规范治理。但价格竞争是市场经济中常见的竞争手段,其是否符合“低于成本”等内卷式竞争构成要件,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管平台治理的政策如何变化、监管的目标是什么,一个核心的关键是,发展仍然是长远目标。”吕来明表示。
消费行为趋于理性 平台加码品质监管
历经多年电商大促的狂欢热潮后,商家与消费者对“大促疲劳”的感知愈发明显,消费者行为呈现出显著的理性和分化特征。与此同时,品质升级趋势在高端品类中表现突出,国货品牌的崛起则是品质化趋势的代表。“6•18”期间,天猫“亿元俱乐部”中国货占比超六成。
为满足消费者品质化消费需求,电商平台积极采取措施,严把国货商品品质关。如今年初淘宝推出国货严选业务,平台通过提供半托管的服务模式,加强品质严选;平台从商品特性出发制定基础标准和用户感官标准体系,如针对炒锅、床品四件套、火锅底料、宠物主粮等多个民生刚需、食品生鲜品类,上线国货严选品质标准;强化商品实物抽检,驱动商家提升商品质量。
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芦云表示,在优化网络消费环境、促进新经济模式健康有序发展的过程中,除了完善相关法治体系,建立部门联动的监管机制外,还应强调平台须加强对平台内经营者的监督和管理。平台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则,加强对入驻商家相应资质的审查以及日常动态的监管。
淘宝天猫平台日前对店铺信用评价体系进行重要升级,推出真实体验分,并在商品详情页公示。这一体验分根据商品质量、发货物流速度、服务保障3个维度评定,反映了当前店铺真实消费体验情况。
扶持优质商家 净化经营生态
今年以来,淘天集团围绕店铺体系升级、品牌会员、AI应用等方面,持续扶持优质原创商家提质增效。今年年初,天猫率先在快消、服饰、运动户外三大行业开展试点,推出了多项扶持政策,包括为新品提供免费流量激励、补贴商家在站外的流量投放、佣金现金激励等,旨在帮扶有创新力、有稳定供给能力的商家增加优质供给,以满足消费者的品质消费需求。淘天平台“6•18”数据显示,平台扶优举措效果显著,成交额破亿元品牌数达到453个,同比增长24%,其中头部商家、KA(重要客户)商家以及大量有创新力的新品牌都获得了较好增长。
中国商务广告协会数字营销研究院院长马旗戟表示,除强化主体责任、加强优化监管、完善法律法规等措施外,优化网络消费环境还应加强对新技术营销、新业态应用和新产品销售的规范,如对AI营销内容图片或客服的审核、直播电商的规范、智能驾驶宣传或盲盒交易的规定等。
今年初,淘宝上线行业首个账号信用体系,限制“羊毛党”等恶意用户;“6•18”期间,重点治理异常订单,上线异常订单主动预警、一键拒退、退款投诉等功能,确保商家安心经营。同时,面对AI假图泛滥的现象,淘宝天猫主动开展治理,严禁使用AI合成显著失真的商品效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