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消费资讯
“双向”引导+“双普”宣教 浙江省消保委深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源头治理
发布时间:2025-08-11 10:15:21

中国消费者报杭州讯(记者施本允)记者8月7日获悉,近年来,浙江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立足消费者权益保护源头治理,探索建设现代消保文明体系,坚持知识导向、素养导向并重理念,构建经营者诚信、消费者理性“双向”引导机制和普法、普知识的“双普”宣教机制,打造特色鲜明的宣教品牌,消费教育工作实效性取得明显提升。

面对消费领域的热点难点,浙江消保委通过“靶向式”普法,聚焦汽车家居、预付式消费、医美盲盒等投诉高发区,用“真实事例+深度剖析+法律条文”以案说法,让抽象法条变成生动教材;在《浙江省实施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修订过程中,通过座谈会、意见征集等“调研式”普法,向行业协会、重点企业、基层消保委开展普法宣传,并公开征集消费者意见,提升消费者保护法律法规的知晓度和关注度;依托浙江省1130家消费教育基地与431家“共享法庭”织就全域普法网,公益律师、行业专家组成的“智囊团”深入社区、乡村等,为消费者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把维权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面向企业端,浙江省消保委推出“普《消法》铸诚信”“《消法》进企业”主题活动,全省每年开展宣传活动近千场;面向消费者,浙江省消保委先后发起“守护安全”百场消费教育、“共促消费公平”千家讲坛、网络消费安全教育、“防范养老诈骗”等主题系列活动,聚焦社区、乡村、学校等重点场所和“一老一小”重点群体,送法律送知识,推动重点群体重点区域消费教育活动高频率广覆盖。

在宣传矩阵构建上,浙江省消保委一方面巩固传统纸质载体,常态化开展“学法知识手册”和“消费教育科普手册”宣传,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优势,创设“消费浙里说”宣教品牌,与消保委委员单位、专业委员会及重点行业协会联动,建立“政府引导+行业自律+专业支撑”的三维联动机制,加强热点追踪分析,形成“问题导向+场景化解读”的创作模式,畅通抖音等社交平台重点推送渠道,在内容生产上确保权威,在传播形式上力求喜闻乐见。截至目前,融合情景剧演绎、以案说法、专家点评等形式,共推出“消费浙里说”短视频105期,累计播放量超1800万次。此外,浙江省消保委还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开设“学法微课堂”和“消费教育微课”,集结全省消保委系统资源,共同打造“指尖上的消费知识补给站”。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作者:施本允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