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子再收些,头稍低,看镜头……对,就是这个感觉。”摄影师举着手机轻声引导,模特身着燕麦色呢大衣与灰色贝雷帽,全力配合。短短1小时,模特完成了4套服装的拍摄,这样快节奏的场景,成了山泽里街区的日常。
中午12点,中央内街热闹起来。角落展览、特色餐饮、水景、艺术海报与网红楼梯交织,持续散发着独特魅力,吸引着一拨又一拨消费者前来。
这片藏于滨江写字楼中的商业空间,映射出了杭州商业的新风向。据机构不完全统计,2024年杭州新增17个商业项目,其中像山泽里这样的非标商业占比超半数,多元非标化成为这座城市商业转型的显著标签。
故事
杭州有了年轻人“24小时生活剧场”
“在策展型街区山泽里开店,更像在一个活的、会呼吸的生态里扎根。不用特意打广告,视觉吸引力能直接转化成客流和生意。”从汉堡特色餐车的烟火气,到艺术快闪商店的潮流动向,再到泰餐店铺的多元拓展,小红书绘画博主Bala以山泽里“忠粉”的身份,敏锐捕捉到消费市场变化,果断“入局”——在山泽里开了一家泰餐店。
“店铺关键词是‘松弛’。”在小木屋快闪店里,Bala一边介绍,一边摆弄着上个月从清迈背回来的手工风铃。在Bala的设想中,泰餐店的灯光一定要暖得像清迈的黄昏,给人一股懒懒散散的感觉,让人彻底放松。
从灯光颜色到店铺外摆,从装修风格到目标客群,山泽里团队全程从专业角度对Bala的店铺提出建议与要求,适配整个街区的调性。
“店内装饰比较新颖,来的基本都是网红或者年轻人。”隔壁TOP GEAR咖啡店的吧台前,店员Cici正用拉花针勾着爱心图案,奶泡在咖啡表面歪歪扭扭地舒展着,“白天卖咖啡,晚上调鸡尾酒,我们可以一直营业到凌晨,就像给年轻人开了一个不打烊的‘树洞’。”
“店铺不再是冰冷的交易场所,而是一种日常的生活方式,让人没有距离感。我喜欢待在这样的空间里。”一手拿着咖啡,一手举着手机拍照的大学生周颖是这家咖啡店的常客,“老板会主动和你聊天,像是进入了沉浸式的24小时生活剧场。”
不同于传统商场,山泽里打破楼宇的包裹、常规隔离的绿化带,把公共空间的底色打造成“自然、松弛、诗意”,使“文化艺术”成为触手可及的新型消费生态。
“今天天气不太热,带娃来逛一下。”雨点妈妈也是山泽里的常客。相比去年开业的时候,这里今年新开了很多家店,“可以逛的地方更多了,孩子在这种露天、开放式的街区玩得很开心。”
从儿童友好的游乐设施、亲子工坊,到契合年轻人兴趣的主题市集、艺术展览与沉浸式体验空间,以山泽里为代表的非标商业街区正突破单一消费场景,实现不同客群需求的无缝衔接。
“山泽里像是一个疗愈基地,来到这里,‘生活’好像变成了动词。”在碰杯集市上,年轻人坐在草坪的充气沙发上,用酒精碰杯打开社交;在宠物集市上,城市的铲屎官和可爱“毛孩子”碰撞出温暖磁场;在深夜集市上,三五好友撸串聚会,促膝长谈……利用自有集市品牌“听山集”,山泽里延长年轻人的社交时长,丰富其消费体验。
正如浙江安放文旅主理人梁刚所说:“实体商业的核心竞争力已从‘卖空间’转向‘造内容’。”作为城市的有机更新者,低产低效的解决方案者,山泽里通过建筑景观改造,邀远山进城,在传统商业困局中走出了自己的路。
观点
可逛、可社交、可体验的消费新天地
上一秒还在天目里茑屋书店翻阅艺术画册,下一秒就能换上人字拖拿起水枪在水镜广场加入夏日水上派对;莲荷里摇身一变成了“爱情码头”,周末的联谊活动能为单身青年们牵起爱情红线;“喵哉”主题画展也走进了德信中心·仓美术馆,搭建起宠物爱好者的情感连接点……
当传统商业的“千店一面”已不能满足年轻人的个性化需求时,这些散落的非标商业通过盘活闲置物业和智慧规划,为杭州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可逛、可社交、可体验的消费新天地。
相比传统商场,非标商业的共生式体验、新鲜话题、宠物友好设施、开放式外摆、无压力服务等标签,成为年轻人愿意反复打卡的理由。
2024年,天目里营收突破15亿元,零售坪效提升40%,茑屋书店年均客流超80万,B1OCK买手店年销售额破亿元。美团数据显示,带地域文化标签的非标商业体,复购率比普通商场高38%。今年6月13日,历经半年多精心提升改造的天目里国际街区正式焕新亮相。该街区负责人透露:“天目里国际街区正式运营起来后,预计全年人流量将达到180万,全年营收预计超过60亿元,达到之前的3倍。”
从单一标准化到多元非标化的转变,是对消费者兴趣的深度挖掘和精准把握。剧本杀、盲盒经济等消费热潮持续升温,也同步印证了消费对情绪价值、社交互动和体验式消费的需求不断攀升。
国家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线下消费热度指数同比增长14.2%,其中沉浸式体验、非遗手作等新型消费场景增速超20%。非标商业街区正是抓住了这一“留量”密码,创新“场景即消费”的逻辑,以其稳定的内容迭代,成功打入“消费者的心智”。
消费越活,经济越有活力。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达48.8万亿元,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已提升至44.5%。
从中央到地方,政策层面持续发力:2024年11月,商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推动百货、购物中心、社区商业等多业态迎来全方位改造契机;今年3月,杭州市商务局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市级商业特色街(步行街)创建工作的通知》,打造一批具有杭州特色的品质消费地标。
想要实现城市商业竞争力的持续出圈需精进“内功”,若只是盲目复制“工业风装修+市集摆摊”模式,容易导致消费者审美疲劳。在这一背景下,杭州注重商业与文化、生态的融合发展,先后投用天目里、莲荷里、樱花里、山泽里等非标商业综合体,因地制宜打造“白天逛街、夜间赏秀、全天体验”的立体消费场景,激活集社交、娱乐、运动于一体的特色商业空间,进一步完善杭州商业配置布局。在带动消费的同时,还与周边的写字楼、酒店、住宅等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提升城市商业体系,打响杭州“数智消费·共富生活”城市消费品牌。
非标商业的价值,不仅在于拉动了多少消费数据,更在于它让商业回归“人的需求”本质。未来,随着“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与“城市更新”政策的深化,杭州非标商业或将从“青年聚集地”升级为“全龄友好空间”,但不变的是其作为“城市温度载体”的核心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