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刘文新)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全国31省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重庆以8300.37亿元的成绩,超越上海的8260.41亿元,成为国内“消费第一城”。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制造业和其他行业等,售予城乡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和社会集团用于公共消费的商品总量,其所体现的消费经济指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年上半年,重庆持续出台政策扶持、丰富消费供给、做靓消费载体,消费市场延续向好发展态势,成为重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领跑全国城市的主要因素。
小补贴撬动大消费
1月20日,重庆市商务委员会发布消息,将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3C数码产品纳入政府补贴范围,第一批补贴资金规模为3亿元,补贴对象为个人消费者。消费者在符合条件的实体门店或者电商平台购买补贴范围内产品时,按补贴标准直接抵扣享受。每人每类可补贴1件,每件按产品最终销售价(扣除所有优惠后)的15%给予补贴,每件最高不超过500元。3类产品合计最高可省1500元。
春节期间,垫江县消费者刘女士看中一款标价5999元的手机,享受国家补贴及地方补贴后,实际支付5349元。“节省了650元,可以给女儿买几件漂亮的衣服了。”刘女士高兴地说。
同时,在推动家电消费升级方面,重庆实施了多项补贴政策。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空调等18类家电产品以旧换新,可享受15%—20%的补贴,单件补贴上限2000元。重庆铭芝家电经营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补贴政策的支持下,该店上半年营业额达到868万元,同比增长30%。
补贴政策的实施,有效带动相关商品销售快速增长。截至6月底,重庆市家电、手机数码累计涉补交易326.82万单,补贴资金17.01亿元,全市限额以上通信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31.9%。
“政策补贴降低了以旧换新成本,释放了潜在需求,为消费市场持续增长提供了支撑。”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教授黄志贵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半年,重庆不到20亿元的补贴,撬动了160亿元的消费,消费者的获得感显著提升。
促销掀起消费热潮
上半年,为提振消费、促进产业升级,重庆推出了一系列促销活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据重庆市商务委总经济师余朝洪介绍,自元旦开始,重庆接续实施家装厨卫“焕新”工作,将装修材料、洁具、家具照明、智能家居等4个品类27个小类纳入国家补贴范围。截至3月25日,重庆累计发放家装厨卫“焕新”折扣券42.96万张,核销金额2.32亿元,拉动消费15.94亿元。
3月27日,“爱尚重庆”家装厨卫焕新“五进入”活动在江北区观音桥步行街启动。重庆市商务委组织有关行业协会、重点企业、知名品牌商分批次分阶段“进商圈、进机构、进乡镇、进社区、进小区”,为消费者提供便捷实惠的“焕新”服务。
4月29日,以“爱尚重庆•乐购全球”为主题的重庆国际消费节启动。活动深度联动全市商圈、综合体、品牌,突出首发首秀、首展首玩、首店首牌、首创首品。华为折叠妙想之旅全国同步首展、vivoX200 Ultra旗舰展示、深蓝汽车家庭大六座智慧旗舰SUV——S09首发、娇韵诗重庆首展、资生堂重庆首展等100余个国内外消费品牌首展、多场互动体验、多个免费品鉴活动同步亮相。活动期间,重庆共开展200多场消费促进主题活动,吸引6900个重点企业及品牌参与,实现销售总额超97亿元。
电商平台的促销活动同样紧锣密鼓。4月底开始的重庆“6•18”电商节以“全域联动 全链协同”为主题,整合700余家品牌企业、3000余款特色产品,联合百家头部MCN机构、200余位主播及50位私域团长,构建起立体化消费生态。在两个月的时间里,电商节实现网络零售额534.2亿元,同比增长12.9%。
汽车消费加速发力
作为汽车制造重镇,上半年,重庆汽车产量达121.85万辆,居全国第三;重庆市场狭义乘用车销售22.48万辆,同比增长8.7%,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2.43万辆,同比激增30.7%,渗透率历史性地达到54.3%,标志着重庆汽车消费结构迎来深刻变革,绿色转型迈出关键一步。
“重庆一如既往地扶持汽车市场发展,促进汽车消费。”重庆市汽车商业协会秘书长陈学勤告诉记者,1月,重庆市商务委发布汽车消费补贴政策,明确消费者将旧车售卖之后,购买新能源车,每车补贴1.5万元,购买燃油车,每车补贴1.3万元。
汽车消费补贴政策的实施,帮助很多消费者作出了选择。巴南区消费者吴先生用开了12年的汽车,置换了一辆燃油车,获得补贴1.3万元。吴先生告诉记者,他原来那辆车还可以跑几年,但想到购买新车有1.3万元的补贴,就果断选择了置换。
陈学勤介绍说,上半年重庆汽车消费潜力得到了有效释放,在乘用车三大品类中,轿车市场表现最为抢眼,累计销售9.59万辆,同比增长10.3%;SUV作为市场基盘,销售12.3万辆,同比增长7.4%;MPV也实现了9.7%的同比增长。陈学勤分析认为,三大品类全线飘红,得益于宏观经济的稳定恢复以及各类促消费政策的有效落地。
场景创新催生特色消费
依托独特的地形地貌,重庆将洪崖洞、李子坝、滨江岸线、后街支巷、楼宇天台、防空洞穴等,打造成一系列极具城市辨识度的文旅新场景,吸引中外游客前来打卡,助推旅游消费增长。
洪崖洞是重庆最具标志性和人气的旅游景点之一,以其独特的吊脚楼建筑、璀璨的夜景和浓郁的巴渝风情闻名遐迩,被誉为现实版的“千与千寻”梦幻世界,是体验山城魔幻地形和本地文化的必去之地。仅今年“五一”假期,洪崖洞景区就涌入游客69.8万人次。
李子坝站是国内首个与商住楼共生共建的单轨高架车站,轨道从6—8层楼体穿越,展现出“楼上住人、楼下通车”的奇观。位于车站下部、马路对面的观景台不仅是重庆的流量密码,更是城市空间创新与文旅融合的典范。上半年游客规模持续攀升,节假日单站超12万人次,影响力不断扩大。
重庆还在全国率先推出“魅力重庆”无人机灯光秀常态化展演。“五一”假期期间,数千架无人机演绎的灯光秀,以灵动光影编织梦幻图景,为两江四岸的璀璨夜景再添一分光彩,也让重庆再度跻身全国文旅“顶流”。据统计,“五一”假期期间,重庆无人机灯光秀现场累计观看人数超120万人次。
得益于一系列创新业态与特色场景的驱动,上半年,重庆共接待国内游客2.35亿人次,同比增长8.6%,实现国内游客花费2507亿元、同比增长11.9%,接待入境游客92.3万人次、同比增长高达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