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杭州讯(记者施本允)7月以来,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市场监管局全面启动老年人保健行业虚假宣传等问题专项整治。此次行动剑指无证经营、虚假标识、虚假宣传、违法营销、违法广告、价格欺诈、神医骗局、传销隐患8类违法行为。近日,拱墅区市场监管局发布了通过私域对涉老产品进行夸大、虚假宣传的案例,并呼吁广大市民特别是老年消费者及家属理性看待保健品宣传。
当事人将推销产品的视频课程以及产品介绍标准作业指导书(SOP)内容发送至企业微信群对产品进行推销。SOP主要包含了:心梗发生3小时内,服用产品后的冠脉再通效率等同于做心脏支架后的冠脉再通率,心梗发生12小时内服用,胸痛憋闷濒死感消失,症状缓解;胃溃疡患者服用3个月后,胃黏膜得到了良好的修复;风湿骨病患者服用后,关节活动灵活了,晨僵、疼痛以及关节肿胀等症状消失;糖尿病患者服用后,不仅血糖控制效果良好,身上的并发症也逐渐从严重状态转为轻微等内容。
当事人的行为构成了对商品作虚假和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的违法行为,拱墅区市场监管局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当事人作出罚款35万元的行政处罚。
据悉,整治行动开展以来,拱墅区市场监管局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12人次,检查保健品经营单位143家,责令整改17家,立案查处6起,涉案金额达100余万元,同领域消费投诉环比下降23.91%,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4万余元,为辖区银发族筑起健康消费的安全防线。
对此,拱墅区市场监管局特别呼吁广大市民特别是老年消费者及家属要提高警惕,理性看待保健品宣传,不轻信“包治百病”“免费福利”等话术,购买相关产品时务必选择正规渠道并索要凭证。如发现涉嫌违法违规线索,要及时通过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全国12315平台或向当地市场监管所进行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