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消费资讯
早市旁的“娘俩糖水铺” 手作冰浆豆花让人卸下燥热
发布时间:2025-09-02 09:20:09

在杭州上城区,大马弄早市的烟火气总是能勾着食客的脚步。新鲜的蔬菜带着晨露,刚出炉的糕点飘着麦香,热闹得让人忍不住放慢节奏。

早市旁边的20㎡小店

烟火裹着甜香

顺着早市的烟火气往四牌楼深处走,更能触碰到老杭州的时光肌理。这条曾是南宋临安城遗存的街巷,明清时便挤满了手作工坊、粮油小店与街坊食铺,青石板路虽已换成水泥路面,但两侧砖木结构的老房子、屋檐下挂着的旧灯笼,仍藏着老杭州的市井温情。

就在这样一条有故事的老巷里,藏着一家不足20平方米的“娘俩美食店”,没有醒目的招牌,用一碗碗现点现做的甜,让人瞬间卸下夏天燥热。

第一次找到四牌楼19号的“娘俩美食店”时,差点被巷子里的绿树遮了视线。小店就挤在两家老房子中间,进店发现墙上贴着几张手写菜单,“麻酱面皮”“黑芝麻冰浆”“酒酿阿达子豆花”几个字歪歪扭扭,却透着股家常的亲切。没有预想中糖水店的甜腻味,反而飘着淡淡的芝麻香和酒酿香。

店里有几张小方桌,桌角擦得干干净净,墙上没挂多余的装饰,正在收拾桌子的姑娘抬头笑了笑:“要吃点什么?我们家都是现做的”后来才知道,这是店里的“外场担当”,这位安徽姑娘名叫象,和母亲一起经营这家店。谈及开店的缘由,象说:“之前妈妈在家总觉得无聊,我也想趁这个机会多陪陪她,缓和一下母女关系,就开了这家小店,做些她擅长的吃食。”

偶尔会听到母女俩的对话,“妈,再煮一份面皮!”“知道啦,马上好!”这样的互动,像极了家里做饭时和家人的对话场景。象还说,母亲本身就很会做面食,手艺是安徽老家传下来的,后续还打算在菜单里上新几款面食单品,“到时候就能让大家尝尝我妈做的其他拿手面食了。”

10元就能吃手作 

巷子里的糖水铺有着最朴素的味道

如果说这家店有“必点天花板”,那一定是“酒酿阿达子豆花”。光是听到这三个词的组合,就已经让人好奇,而入口的瞬间,更是直接戳中了糖水爱好者的心。

端上来时,浅口瓷碗里的内容特别实在。最底下是嫩得能晃的豆花,中间铺着一层半透明的阿达子,最上面撒了一勺酒酿。别急着拌,舀一勺纯豆花试试,入口是清甜的豆香,没有一点腥味,口感比豆腐脑更嫩,却比布丁更有“嚼头”,能尝出是用黄豆慢磨慢煮的,不是那种速溶豆花的口感。

再拌上阿达子和酒酿,味道直接升了级。阿达子煮得刚好,Q弹却不硬,嚼起来带着淡淡的糯米香。酒酿的甜度很淡,带着微微的酒香,刚好中和了豆花的清淡,又不会抢了阿达子的风头。三者混在一起,一口下去,先是豆花的软嫩,再是阿达子的弹牙,最后是酒酿的微甜,清爽解腻,完全没有齁甜感。

除了豆花,“黑芝麻冰浆”也是店里的热门单品。刚端上来时,黑亮的冰浆上还冒着丝丝凉气,碗边很快就凝了小水珠,一看就知道是新鲜做的。

很多人会以为冰浆和沙冰是一类,但这家的黑芝麻冰浆,完全不是沙冰那种沙沙的颗粒感。用勺子舀一勺,冰浆特别细腻,像熬得很稠的芝麻粥带着凉意,入口绵糊顺滑,没有一点冰渣。凑近闻的时候,是浓浓的黑芝麻香,像家里用石磨磨出来的芝麻粉,熬煮出来的香味。

甜度是淡淡的,刚好能突出黑芝麻的香。但是要注意得抓紧吃,因为冰浆的质地比较绵,融化得很快,没几分钟就会从“冰浆”变成“芝麻糊”,我吃的时候太着急,沾了嘴角的芝麻。

如果觉得光吃甜不过瘾,那麻酱拌面皮绝对是“解腻神器”。宽宽的面皮,比普通的凉皮更厚一点,看起来就很有韧性。象说:“店里有面皮和米皮供客人选择,前者吃起来更有嚼头。”

从原料来看,面皮用小麦粉制作,需经过和面、醒面、擀制、蒸制等步骤;而米皮则是用大米磨成米浆后蒸制而成,原料里没有面粉。面皮是有韧劲,能拉得很长却不会断,有明显的筋道感;米皮则更偏向“软”和“滑”,软糯细腻。

麻酱面皮端上来,得马上搅拌。麻酱的味道很醇厚,却不会过于浓烈,还有一丝丝辣味。吃完这三样,总共才花了37元。酒酿阿达子豆花12元,黑芝麻冰浆16元,麻酱拌面皮9元,对于现点现做的手作美食来说,性价比真的很高。

象说,店里的糖水产品不多,但每一样都是和妈妈一起反复琢磨过的,如今很少能找到这样一家“藏在巷子里”的小铺。毕竟,最好的味道,从来都不是多贵、多复杂,而是像这样带着陪伴的温度,能唤醒记忆的家常味。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每满/商报记者 陈慧怡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