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遭国产电车“围剿” 25万级电车“巷战”升级
成都车展正酣之际,未参展的特斯拉再次靠着降价“ 场外抢镜”。9月1日,特斯拉中国官网悄然更新:8月12日才发布的长续航后轮驱动版Model 3直降1万元,售价由26.95万元调至25.95万元,距离新车首次亮相尚未满月。官网同步给出安抚条款——已下订但未提车的用户将自动享受新价格,并可叠加5年免息、8000元保险补贴等现行优惠。
消息一出,“特斯拉又降价”迅速冲上微博热搜。对于一家素来以“价格屠刀”闻名的公司而言,这是迄今为止在华新车最快的一次官方降价,也预示着2025年“金九银十”的价格战火提前点燃。
Model 3与国产品牌“贴身肉搏”
这款尚未满月的新车上市销量未及预期,或是降价的导火线。中国作为特斯拉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Model 3长续航版上市首周仅录得约8000辆订单,仅为同期Model Y改款初期的六成;第二周起,该车型已跌出周榜前三十。8月,特斯拉国产电动汽车销量同比下降4%。今年前七个月,特斯拉中国累计零售43.24万辆,同比下滑13.7%。于是,特斯拉选择在“金九银十”的前夜“开闸放水”,用价格杠杆把摇摆用户重新拉回自己的阵地。
真正逼迫特斯拉降价的,是25万—30万元纯电轿车市场愈演愈烈的“贴身肉搏”。小米SU7自年初交付以来,已连续六个月月销稳在2.2万辆以上,顶配Max版售价29.99万元,零百2.78秒、续航800 km、激光雷达全系标配;极氪007在7月完成改款后,把100 kWh麒麟电池入门价压到26.99万元;小鹏P7i、智己L6、星纪元ES等新车则把800V高压、CDC空悬、后排电动调节一股脑儿装进25万元区间。
特斯拉引以为傲的品牌溢价,正在被中国品牌“性价比+生态”的组合拳一点点削弱。与此同时,原材料价格回落,使特斯拉二季度整车毛利率仍保持在17.2%,为这场“以价换量”提供了足够缓冲。于是,特斯拉祭出最熟悉也最锋利的武器——价格。
从“销量神话”到“贴身巷战”
从“神话”到“贴身巷战”,Model 3的五年蜕变是中国新能源市场鲜活的注脚。2020年1月首批国产Model 3交付时,车主冒雨排队提车,售价35.58万元的标续版提车周期长达三个月;2021年全年,Model 3在中国卖出15.1万辆,成为豪华轿车市场唯一能与宝马3系、奔驰C级掰手腕的电动车型。
然而高光并未持续,2023年改款Model 3在25万元区间遭遇了来自比亚迪汉、极氪001的上下夹击;2024年12月,小米SU7首次在单月销量上完成超越,当月Model 3仅售出1.46万辆。频繁调价是一把双刃剑——2023年至今,Model 3官方指导价已历经八次变动,累计最大降幅超过7万元,一年期保值率已从2022年的78%跌至2025年的63%,低于同级燃油豪华车平均水平。
特斯拉此次降价选择在成都车展期间公布也颇具深意。虽然未直接参与展会,但通过价格调整成功吸引了市场关注,这种“场外抢镜”的方式体现了特斯拉独特的市场营销策略。在国产新能源品牌集体发力、竞品车型不断推出的背景下,特斯拉希望通过价格手段巩固其市场地位。
如今的新能源赛道,续航、加速、成本已趋同,特斯拉此次降价预计将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成都车展期间各类新车密集上市,20万—30万元新能源轿车赛道正迎来更激烈的“巷战”。
此外,从9月份开始,车市已经进入到“金九银十”传统销量旺季,特斯拉通过降价提前抢占市场份额,有望刺激短期销量增长,但长期来看,仍需应对品牌老化和产品迭代的挑战。同时,在特斯拉降价之后其它品牌是否跟进?以及特斯拉下一阶段的市场策略将如何演变?都将成为市场关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