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武汉讯(记者吴采平)9月2日,记者从湖北省市场监管局获悉,湖北省深入开展制止餐饮浪费行动,各地出台“剩菜盲盒”等创新举措,形成覆盖餐饮企业、校园、机关等多场景、多维度的粮食节约治理体系。
据了解,湖北省市场监管局此前印发了《湖北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红黑榜”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明确指出,列入“红榜”餐饮企业必须落实制止餐饮浪费要求,公筷公勺配备齐全,文明用餐、节约粮食等宣传引导到位,有相关宣传标语、提示牌等;未落实制止餐饮浪费工作要求,未张贴防止餐饮浪费提示标示,未进行适量点餐提醒,或存在误导诱导消费者超量点餐问题的餐饮企业,列入“黑榜”,市场监管部门对外公开发布“红黑榜”名单。“信用监管+信息公开”方式,正逐步引导餐饮企业从“要我做”转向“我要做”,有效促进节约粮食风尚的形成。
湖北省市场监管局餐饮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宜昌市市场监管局在中心城区投入400万元,建设反餐饮浪费标准店400家,标准店按照宣传培训到位、提示提醒到位、菜单设计到位、奖惩措施到位、规则落实到位的要求,发挥标杆引领作用,深入推进反食品浪费行动,形成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辐射效应,推动宜昌市餐饮行业全面形成“以节约为风尚”的良好氛围,有效减少食品浪费。
宜昌市消费者委员会积极引导校园共同参与治理餐饮浪费,在校园探索推行“称重考核”机制,学生就餐完毕,将餐盘中的残余物倒进桶中,再将桶送至称重室称重,重量较少的班级在考核中获得加分奖励,将粮食节约融入班级集体荣誉的方式,同学们节约粮食的积极性高涨,宜昌夷陵区龙泉中心完全小学厨余垃圾量由日均100公斤降至25公斤,降幅达75%。
武汉市多家自助餐厅推出“剩菜盲盒”,将早餐、晚餐及烘焙等未用完、干净且品质完好的食物进行合理搭配后打包装进“魔法袋”,以盲盒形式售卖,这种模式也被称作“惜食”,即不剩下、避免浪费。顾客可通过拆盲盒的方式购买这些食品。这种“魔法袋”既能让顾客以实惠的价格购买,又能减少酒店食物浪费。
湖北省黄冈市出台《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成效评估和通报制度》,将黄冈市直一级和二级单位共38家食堂全部纳入监督指导范围,要求各食堂在食品采购、贮存、加工、消费以及餐厨垃圾处理等全流程实现闭环管理和节约减损,确保食材和菜品质量合格、数量准确、价格合理、安全可追溯。通过监督指导,机关食堂餐厨垃圾减少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