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晚上9点半,羽毛球爱好者李默一边搭着球友的背,一边复盘着刚才的比赛。习惯全力进攻的他对今天的发挥并不满意。“羽毛球那么金贵,我都不敢用全力扣杀,真不过瘾。”和李默一样的球友不在少数。羽毛球越打越贵的现象甚至成为一种理财思路,一系列围绕着羽毛球展开的创富新项目正在展开。
面对羽毛球价格飞涨的情况,有专家指出,不仅要研发新型羽毛球材料,还要对猪肉的价格进行调控。
3个羽毛球抵只鹅
昨天下午,“腾飞网羽之家”的负责人张少慧低头绑着羽毛球拍,从业18年的他从未想过,羽毛球价格有一天能和现在一样疯涨。他介绍,去年鹅毛球的价格为150元/打(12只),今年年初的价格直接翻番,普通一点的球就要300元/打(12只),换算下来,一只鹅毛球单价就要25元。然而,记者从农业服务平台“一亩田”了解到,一只4斤重的余杭大白鹅售价为75元,相当于三个鹅毛球的价格就能抵得上一只大白鹅的身价。
实际上,这场涨价风暴正在席卷全球。在市面上,主流羽毛球品牌的价格普遍翻倍,尤尼克斯的一款羽毛球零售价较两年前涨幅近100%。不少人感叹,打不起的不是黄金,而是羽毛球。
羽毛球涨价潮的背后,其实是一场横跨养殖、加工、消费全链条的供需失衡危机。据卓创资讯分析师介绍,作为羽毛球核心原料的禽类刀翎毛价格疯狂上涨。2023年,刀翎毛的价格从200元/斤涨至300元/斤,部分品类甚至达到450元/斤。这种取自鸭鹅翅膀末端的特定羽毛,每颗球就需要消耗16片优质刀翎,而单只禽类仅能提供14片合格羽毛,这意味着每生产一颗羽毛球需消耗超过1只禽类的羽毛资源。
猪肉价格影响羽毛球原材料产量
养殖业的急剧变化成为问题核心。中国肉鸭出栏量从2019年的48.78亿只降至2024年的42.2亿只,肉鹅从6.34亿只降至5.69亿只,降幅均超过10%。
更让人意外的是,猪肉市场价格波动也无意中影响了羽毛球产业。猪肉一便宜,鹅鸭养殖户就慌了,养殖户全跟风转养生猪。养殖户算账发现,养1000只鸭的利润从原来的5000元降到现在的1000元,每只鸭净利润不到一元,还不如外出打零工划算。面对高价,消费者各显神通。电商平台上,8—9成新的二手羽毛球售价仅为正价的1/2至1/4,闲鱼平台的羽毛球交易量年增长率达到300%。
卓创咨询分析师介绍,短期来看,禽类养殖周期需18个月,叠加需求持续增长,2025年底或迎新一轮涨价。在供应链效率提升和替代材料研发推进之前,如何平衡成本控制与品质保障将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