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消费资讯
“勇敢拥抱AI”“把AI算力带入太空”“年轻一代正迎来最好的创造时代” 萨顿、王坚、王兴兴外滩大会同台畅谈AI未来
发布时间:2025-09-12 09:25:41

“人工智能是宇宙演化的必然一步,我们应以勇气、自豪和冒险精神来迎接它。”2024年图灵奖得主、“强化学习之父”理查德·萨顿在9月11日开幕的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上这样展望AI的未来。

2025外滩大会以“重塑创新增长”为主题,聚焦金融科技、人工智能与产业、创新创投生态、全球对话与合作、负责任创新与普惠未来五大主线,汇聚全球科技领袖、青年创业者与投资人,共同探讨AI发展的前沿趋势与落地挑战。

理查德·萨顿在主旨演讲中指出,人类数据红利正逼近极限,人工智能正在进入以持续学习为核心的“经验时代”,潜力将远超以往。尽管外界对AI存在偏见,萨顿认为,这是对人工智能的恐惧被夸大了:“AI是演化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勇敢拥抱它。”

阿里云创始人、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则将视角投向了更遥远的疆域:“人工智能不能缺席太空。”他指出,在太空中部署计算与AI能力,是人类走出地球、迈向深空的关键步骤。今年5月,之江实验室成功发射“三体计算星座”——12颗可执行完整大模型计算的卫星,首次将真正意义上的AI算力带入太空。他表示,未来卫星不应止步于通信、导航与遥感,更应成为“在轨计算平台”,开放给全球使用者,共同构建太空智能生态,“人类去火星的路上,不能没有计算机和AI的陪伴,这是未来10年,甚至20年最激动人心的地方。”

而来自产业一线的声音同样充满洞察与预见。宇树科技创始人兼CEO王兴兴在圆桌论坛中提出,尽管AI在生成式任务(如写作、绘画)上已超越绝大多数人类,“但真正让AI干活,仍处于一片荒漠。”这是他宣布IPO计划后的首次公开亮相,吸引了众多投资者与科技爱好者的关注。王兴兴坦言,早在2013年他就关注AI,但因当时技术限制未能深入,“这是我最后悔的一件事”。随着大模型技术的迅速成熟,他终于等到机器人与AI深度融合的历史契机——“具身智能”。不过王兴兴也指出,当前具身智能的发展仍面临多项挑战。在数据层面,高质量、大规模机器人行为数据的采集与标注成本极高,数据利用率也有待提升;在算法层面,多模态数据尤其是视觉、语言与运动控制的融合与对齐仍不够成熟,“例如,通过视频教机器人做家务,视频生成可能已很真实,但如何让机器人的控制模块‘理解并执行’仍极具挑战。”此外,他还提到AI时代企业组织架构面临的新课题。作为一家以硬件为核心的机器人公司,宇树正积极探索如何维持小团队的敏捷与创造力,以适应技术快速迭代的需求。

尽管挑战仍在,王兴兴对未来的判断依旧充满信心。他认为,当前创新创业的门槛在大模型推动下已显著降低,年轻一代正迎来最好的创造时代。“真正让AI落地干活,现在还在大规模爆发性增长的前夜。”他鼓励年轻人放下过往经验,主动拥抱新技术浪潮,“AI时代是公平的。只要足够聪明、愿意做事,荒漠中也能长出参天大树。”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庄郑悦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