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吴博峰)9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最新一期汽车销量数据显示,8月,国内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13%和16.4%,汽车产销增速进一步扩大,汽车消费市场活力加速释放。业内普遍认为,随着“金九银十”的到来,国内车市有望迎来加速上涨的局面。
新车销量增长持续加速
今年1月,中汽协曾预测2025年全年汽车销量同比增幅为4.7%。不过,仅隔数月,市场表现已远超预期。1—8月,我国汽车累计销量达2112.8万辆,同比增长12.6%,增速比1—7月提高0.6%,显示出汽车消费生态的健康和可持续性。
中汽协方面认为,国内车市表现远超预期,与今年传统暑期销售淡季不降反升有较大关系。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向《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8月,我国汽车产销同比保持10%以上增长,其中传统燃料汽车市场企稳。“两新”政策持续发力,包括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在内的利好政策及时出台,有效刺激了汽车消费活力,叠加车企新车型投放热情较高,行业发展取得了不错成效。
具体来看,8月乘用车共销售254万辆,同比增长16.5%,创下年内单月增速新高,为四季度市场奠定良好基础。与上年同期相比,基本型乘用车(轿车)、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多功能乘用车(MPV)和交叉型乘用车销量呈不同程度增长。
随着汽车市场电动化转型步伐持续加快,传统燃油车市场份额呈现出较快下降趋势。中汽协数据显示,1—8月,传统燃料乘用车中,销量仍主要集中在紧凑级,累计销量503.2万辆,同比下降3.8%。同时,销量主要集中在10万元至15万元价格区间,累计销量278.5万辆。
新能源车销量占比提升
数据显示,8月新能源车销量完成139.5万辆,同比增长26.8%,市场占有率达48.8%。在新能源汽车主要品种中,与上年同期相比,纯电动车型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销量同比增长分别为40.5%和7.5%,纯电动车型依然最受消费市场追捧。
中汽协统计发现,1—8月,新能源车销量累计完成962万辆,同比增长36.7%,市场占有率提升至45.5%。在新能源乘用车中,各级别销量均呈不同程度增长。目前销量主要集中在紧凑型和中型车,累计销量分别为261.7万辆和24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2.2%和8.1%;小型车和微型车受政策拉动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在新能源车市场快速增长拉动下,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进一步增长。数据显示,8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达69.5%,同比上升2.6个百分点。相比之下,尚处于电动化转型摇摆阶段的合资品牌市场份额继续下滑,与上年同期相比,除德系市场份额在12.8%外,其他国别车系市场份额均在10%以下。
具体来看,今年前8个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1264.2万辆,同比增长23.8%,其中自主品牌轿车、SUV和MPV销量占有率均在六成以上。
入门级车型销量上升明显
今年以来,国内汽车销量呈现“前低中高后稳”的走势。在此背景下,国内车市结构出现了一个新变化:中低端车型销量提升明显。业内认为,这将覆盖更多消费群体,有利于车市平稳增长。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统计发现,2019年乘用车零售均价为15.1万元,到2023年这一数据上升至18.3万元,而去年乘用车均价为17.7万元。数据显示,今年1—8月,我国乘用车销售均价为17万元,较去年同期均价下降0.7万元;国内新车市场15万元以上车型市场份额有所下降,而5万元以下车型市场份额有所提升。
具体来看,1—8月,自主品牌、豪华品牌、新造车品牌均价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0.5万元、0.2万元、3.1万元。总体来看,高端油电混动表现平平,新造车品牌旗下车型的价格波动较大。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解释称,因前期传统燃油车价格持续上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于价格较为敏感的中级车及以下消费群体购车欲望,而中高端车型市场萎缩较慢,因此出现乘用车均价上升。而去年下半年受到“两新”政策促进,车市的中级及以下细分市场回暖,推动乘用车均价降低。“目前我国私家车普及程度仍处于千人汽车保有量200辆的世界中低位水平,乘用车销售均价降低有利于汽车产品的市场化普及和规模提升,我认为未来中低价车对汽车消费的促进作用会起到更大作用。”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