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消费资讯
怎样正确认识反对浪费和提振消费
发布时间:2025-09-15 10:22:44

最近,许多贴息“红包”、平台补贴陆续出台,我自己也“以旧换新”了手机和家电。但身边也有人疑惑,提振消费是否会助长浪费?反对浪费和提振消费可以“两全”吗?

——人民网网友

能够理解这种担忧。非理性的消费行为,确实会产生浪费。比如为了“排场”大摆宴席,结果剩下大量饭菜;为了“痛快”冲动购物,最终却闲置无用……这些行为不仅造成资源消耗,也和国家提振消费的初衷背道而驰。

那么,提振消费中的“消费”二字,到底该如何理解?

于个人而言,消费能有效满足物质和精神需求。换一部新手机,能提升沟通效率和生活品质;来一次旅行,能让人放松身心、开阔视野……这些基于现实需求的消费行为,不仅具备切实的“功能价值”,也提供了珍贵的“情绪价值”,满足了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放眼宏观,消费则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来看一组数据:今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52%,较上年全年提升7.5个百分点,消费“压舱石”的作用更加稳固。尤其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驱动经济增长,有助于以内部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从这个角度看,提振消费不仅必要,更是必然。

回到网友的疑问,我们要推动的,从来不是盲目追求规模的非理性消费,而是一种健康、可持续、有活力的消费——它关注品质与价值,与浪费截然对立。

网络上还有另一种声音,担心反对浪费会抑制消费。果真会这样吗?

并非如此。反对浪费并不是主张“不消费”“少消费”,而是倡导让每一笔支出都更加理性、更有意义。

从“小份菜”“按需备餐”让餐饮更精细更健康,到“共享单车”“共享办公”极大提升资源使用效率;从闲置交易推动物品循环利用,到新能源汽车、节能家电走进千家万户……这些身边的改变,清晰传递出一个信号:反对浪费不仅没有抑制消费,反而正在悄然引领消费观念与消费结构升级,并深入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追求绿色低碳逐渐成为新风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这样一种理性、可持续的观念,也与我们党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一脉相承。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就号召“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深刻指出:“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施行以来,进一步从制度层面拧紧了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螺栓,筑牢了反浪费的制度堤坝,也引导全社会凝聚共识,形成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浓厚氛围。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根本目的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意味着,既要“该省的省”——毫不松懈约束奢侈浪费行为,严控浪费、压减非必要支出;也要“该花的花”——把钱用在刀刃上,让更多资源投向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两者统一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实践。

“会过日子”与“过好日子”,从来不是一道单选题。我们既可以用好政策红利,通过消费提升生活品质;也需要秉持反对浪费的原则,理性支出、珍惜资源——而这,正是反对浪费和提振消费之间的“两全法”。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记者 张帅祯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