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作为动漫、游戏、偶像等二次元文化的衍生物,“谷子”已经成为一种新兴文化现象,购买徽章、立牌、卡片等二次元周边产品的行为被昵称为“吃谷”,也是新兴的文化消费热点。近期,随着国际金价高位运行,“金谷子”在二次元“吃谷”群体中走红——黄金与动漫、游戏IP结合的周边产品,单价常炒至当日金价2倍以上。《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调查发现,“金谷子”虽带火IP黄金消费,却暗藏高溢价、变现缩水等问题,引导“吃谷”文化健康发展需理性看待其价值与风险。
记者调查发现,某二手平台多款“金谷子”产品被炒至惊人的高价。除了二手平台,还有电商平台在今年4月专门为“IP黄金”设立了独立类目。电商平台珠宝行业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一年IP黄金类商品成交同比增长294%。北京多家商场几乎每个黄金珠宝品牌都在门店醒目位置陈列了IP联名黄金产品。在金价高企的背景下,周大福、老庙黄金、老凤祥等黄金珠宝品牌纷纷闯入二次元世界,将黄金与动漫游戏IP结合,来迎合年轻人的喜好。店员告诉记者,这类饰品深受年轻人青睐,尤其是热衷动漫IP的粉丝群体。
记者还发现,IP的加持使得“金谷子”溢价明显。某金店1克多的动漫主题足金挂坠售价2000多元,而当日基础金价为每克800余元,溢价近3倍。而且不少IP联名产品普遍采用“一口价”定价模式,标签上仅标注价格,并未公开克重,只有当消费者主动询问时,店员才会告知具体克数。商家虽支持“一口价换金”,但变现时仅按基础金价和实际克重核算,高溢价部分会大幅“缩水”。专家指出,“金谷子”走红是 Z 世代消费逻辑的体现,其核心价值在于情绪认同与社交属性,但若当作投资则风险较高——IP 热度是溢价关键,一旦动画完结、游戏停服,溢价支撑消失,消费者可能亏损。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经过多方调查,刊发报道《抢购金谷子还得悠着点》,指出消费者应明确需求,警惕炒作,建立止损机制,学习鉴别与维权技巧。品牌与平台需规范定价,主动标注克重与成本构成,杜绝过度饥饿营销;行业也应加强引导,让“吃谷”回归文化消费本质,而非盲目追逐溢价与短期利益,推动“金谷子”与“吃谷”文化良性发展。报道同步在报纸、网站、新媒体端刊发,刊发后产生良好社会反响,对“谷子”文化消费产生正向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