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湖秀水酿出新产业
杭州日报讯 刚刚过去的周末,千岛湖畔酒香四溢、人声鼎沸。为期三日的第二届千岛湖威士忌国际嘉年华圆满落幕,来自国内外的30余个威士忌品牌携上百款酒品与爱好者共飨。
千岛湖,这片以“天下第一秀水”闻名的生态高地,正悄然蜕变为中国威士忌版图上一颗耀眼的新星。
秀水赋能 切入“水经济”新赛道
在淳安县文昌镇的隐象威士忌庄园,项目负责人周雪松站在初具规模的厂房前介绍,从粮食处理、糖化、发酵、蒸馏到陈酿、调配、灌装的全流程生产线已基本建成,设备即将进入调试阶段,土建工程完成约90%,预计年底可酿出首桶原酒。
“水源是威士忌最大的自然变量,而千岛湖拥有顶级水质。”周雪松坦言,团队曾在全国考察109处选址,最终被这里独特的自然禀赋所吸引。正如苏格兰斯佩塞凭借冰川融水与泥煤湿地孕育众多名酒厂,千岛湖也以573平方公里的广阔湖面、超过75%的森林覆盖率、年超百万吨的固碳能力以及天然恒温山洞等优势,为威士忌陈酿提供了理想环境。一场从传统水饮料制造迈向高附加值烈酒酿造的产业变革,正在湖畔悄然发生。
“威士忌是继饮用水、啤酒之后,淳安‘水文章’的新篇章,也是探索生态价值转化的重要路径。”淳安县投资促进局局长汪辉表示,千岛湖的水不仅是酿酒的原料,更是风土的表达、文化的载体与产业价值的放大器。“在这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得以生动实践。”
产区崛起 “金色浪潮”澎湃而来
环湖翠峦叠嶂间,6座威士忌酒厂轮廓隐现,一股“金色浪潮”正澎湃涌动——除本土企业千岛湖威谷酒庄这一技改项目外,淳安自2022年以来先后引进5个威士忌项目,总投资约42亿元,预计全面达产后年产能超2万吨。
威士忌被誉为“时间的艺术”,按国标需在橡木桶中陈酿至少3年。“酒体窖藏6年以上才趋于稳定,风味也更富层次。”周雪松表示,这段等待如同“黑夜中的坚守”。因此,不少酒厂在打磨工艺的同时,积极探索商业模式创新。隐象规划打造86亩工旅艺综合体,游客可参观酿造全流程、品鉴原酒,并体验主题餐饮与住宿;淳岸酒业也将生产线设计为观光动线,增强互动体验。
这一创新得益于淳安推行的“工业+商服”混合用地模式。该政策突破传统工业用地功能限制,允许在同一地块兼容生产与文旅业态,为企业节省约30%用地成本,助力实现“从蒸馏器到餐桌”的一站式体验。
此外,赛道“先行者”已抢先发力,千岛湖威士忌酒业和千岛金久酒业的产品早已面市。厂房中蒸汽氤氲、新酒飘香,整桶预售模式也为企业提前锁定现金流。团队中最“年轻”的万季威士忌项目正加速推进,计划年内试生产。如今6大酒厂联合成立淳安县酒业协会威士忌专委会,共同做大产区,推动工旅、山水、乡村与研学深度融合,目标打造国际级威士忌文化旅游目的地。
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威士忌进口量同比增长9.99%,进口额首次超越白兰地,跃居烈酒进口首位。同时国内威士忌酒厂超过50家,分布各地。“当一个区域拥有3家以上威士忌酒厂便可称为‘产区’。项目越聚集,风味体验越丰富。”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何勇说,“中国威士忌千岛湖产区”正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政企合力 融入全球产业链
千岛湖威士忌的香气正飘向世界,这背后是政企合作的“酿造”智慧。淳安以开放姿态融入全球威士忌产业链,构建产业磁场,并以中国酒业协会和苏格兰总商会为支点,拓展国际合作网络。
去年9月,首届中国国际威士忌发展大会在千岛湖举办,吸引国内外头部企业、世界主要产区代表及产业链机构共400余位嘉宾参与。此后,淳安威士忌频繁亮相全国糖酒会、酒博会,随着“海外招商”“考察交流”等“请进来+走出去”的系列举措接连推出,产业影响力持续提升。
今年以来,淳安一方面组建专业服务团队,通过多部门协同优化基础设施、人才引进、融资等环节,持续提升营商环境;另一方面延伸产业链,布局覆盖原料端支持本地大麦种植、利用天然山洞推进“洞藏熟成”、共建威士忌产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并促进企业协同合作。这种“全生态”理念吸引橡木桶制造、蒸馏设备等配套企业集聚,推动千岛湖成为集种植、酿造、品鉴、文旅于一体的威士忌产业生态体。
暮色浸染湖面时,“威士忌之城”的轮廓越发清晰。从一湖秀水到一个产业集群,淳安以生态为底、创新为笔,绘出三产融合的新经济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