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薛晶晶)9月22日,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第三方火车票抢票平台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超九成消费者使用过第三方抢票平台,抢票成功率成核心吸引力。但体验调查发现第三方平台抢票存在隐性消费、加价服务效果与宣传不符、超范围索权、单方免责等问题。
超九成受访者使用过第三方平台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线下体验、协议文本分析等相结合的方式。其中,线上问卷共回收有效样本4507份;线下体验覆盖携程旅行、去哪儿旅行、同程旅行、途牛旅游、美团、智行火车票等9家第三方平台,模拟用户购票场景,体验抢票全流程;同时,对平台服务协议、隐私政策等法律文本进行梳理。
调查结果显示,91.72%的受访者使用过第三方火车票抢票平台,其中76.37%的受访者每年使用3到10次,主要使用场景为周末短途旅行(47.05%)、节假日返乡返程(41.32%)、商务出差(34.03%)、临时突发出行需求(32.05%)等。
超半数受访者选择第三方抢票平台的原因是抢票成功率高,占比52.95%;部分受访者因“无过多广告推送”和“价格透明附加费合理”而使用,分别占比39.50%、38.20%;8.42%的受访者因习惯使用。在未使用过第三方抢票平台的受访者中,54.42%的受访者担忧抢票软件存在风险、47.72%的受访者认为12306官方购票足够方便、27.08%的受访者表示不能真正提高抢票成功率。
消费者对加速包的态度。江苏省消保委供图
加速包是第三方抢票平台的核心附加服务。调查结果显示,超半数(55.2%)受访者仅在高峰期偶尔购买,25.11%的受访者经常购买,另有8.59%的受访者表示曾因隐藏捆绑等被迫购买。在对加速包的态度方面,37.88%的受访者对其效果存疑,但仍会因焦虑心理而购买;27.38%的受访者认为是必要的,愿意付费提升成功率;18.43%的受访者明确表示反感加速包,认为平台制造抢票焦虑、对非付费用户故意降权、成功率不实。
隐性消费套路多
调查发现,多家第三方抢票平台通过界面设计、流程诱导等方式设置消费陷阱,加价服务效果与宣传不符,分段抢票方案让消费者被迫承担退票损失。
在去哪儿平台抢票时遇到的隐性消费情况。江苏省消保委供图
线下体验发现,部分平台将高亮设置的“极速抢票”等含附加费的按钮置于显眼处,无额外收费的“普通抢票”按钮处在次要位置,易对消费者产生误导。体验员在去哪儿旅行平台购买南京南至北京南G4次车票时,本想选择45元专人抢票服务,但因平台将“光速抢票”按钮以醒目的橙色在右下角呈现,与用户习惯的“确认”“下一步”等按钮位置一致,体验员误以为是确认服务的必经步骤,导致误触发付费操作,额外支付50元。
铁友平台抢票体验时遇到的隐性消费情况。江苏省消保委供图
铁友平台同样存在类似问题。体验员购买南京南至秦皇岛G1236次车票,原计划支付596元(票价557元和专人帮抢费39元),但支付时显示需付626元。回溯购票流程发现,平台在订单支付页面将“极速抢票・抢不到退”(需额外付40元/张,成功率高)设置为右下角红色高亮按钮,不添加附加费的普通抢票按钮以浅色弱化在左下角。此外,实际扣费30元与按钮标注的40元不符,客服无法解释价格差异原因,暴露出平台抢票流程中既存在通过界面设计诱导隐性消费的问题,也存在费用标注与实际扣费不符的价格模糊乱象。
第三方抢票平台与12306官方候补结果对比。江苏省消保委供图
在抢票成功率方面,9家平台均声称购买加速包、抢票套餐能提高抢票成功率。调查发现,体验购买的线路中,均为12306最先出票,加价服务仅为噱头。体验员同时操作购买7月17日南京南至秦皇岛的G1236车票,12306于7月14日16:05最先候补成功;附加40元的美团极速抢票于7月16日显示10:56抢票成功,相比12306晚了约43个小时;智行全能抢票附加43元服务费,却未抢到票。
消费者在信息收集与使用方面遇到的问题。江苏省消保委供图
信息安全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问题。问卷调查中,超四成受访者认为在抢票过程中个人信息安全存在隐患,风险点主要集中在信息收集、授权、流转3个环节。数据显示,受访者认为第三方抢票平台非必要权限索取(54.48%)的占比最高,其次为过度收集个人信息(43.13%),未经同意默认授权(24.41%)、未经同意转让/隐蔽收集(25.47%)二者占比均超两成。舆情数据中,部分网友在社交平台反馈,在未主动购票或授权的情况下,发现12306账户中出现陌生人的购票记录,或接收到非本人的车票信息,担忧个人隐私可能被泄露。
协议暗藏不公平格式条款
江苏省消保委对8家第三方火车票抢票平台(铁友已停服,未纳入)协议文本分析发现,各平台服务协议条款均存在通过超范围强制信息授权、单方加重消费者义务与加宽自身免责范围、规避第三方链接审核责任等现象。
《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处理个人信息需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并采取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且应与处理目的直接相关。对比各平台协议,其信息收集范围存在显著差异,许多信息的必要性存疑。去哪儿旅行、途牛旅游、携程旅行、高铁管家、智行火车票的服务协议中,要求消费者授权面部特征等生物识别信息、12306账号密码、设备信息等。
去哪儿旅行、携程旅行、途牛旅游等平台协议均规定,平台可单方面修改协议,仅通过官网、APP、微信等在线公布,不采取主动、直接、针对性的方式告知,若消费者继续使用服务,即推定同意修改内容。
此外,去哪儿旅行、携程旅行、高铁管家、智行火车票等平台在协议中声明,对产品评级、推荐或风险提示的准确性不担保,对设置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承担责任。
江苏省消保委表示,第三方火车票抢票平台以减少消费者抢票时间成本、提高购票成功率为卖点,但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投入不够,甚至可能存在侵权风险。根据此次调查发现的问题,江苏省消保委建议平台应规范经营行为、优化费用展示界面,仅收集必要信息、加强信息安全管理,清理不公平格式条款、明确个人信息收集范围,杜绝夸大宣传,提升服务实效。
国庆、中秋假期即将到来,江苏省消保委提醒消费者,购买火车票要理性看待加速包等付费服务,警惕平台营销套路,不盲目相信付费服务的宣传效果,避免因焦虑心理陷入消费陷阱;谨慎选择第三方抢票平台,使用时仔细阅读用户服务协议、隐私政策和收费规则,重点关注附加服务的勾选方式、费用构成及退改签政策,不随意授权非必要的个人信息权限;购票过程中注意留存订单截图、支付凭证、聊天记录等证据,一旦遇到隐性消费、信息泄露、服务效果不符等问题,及时向平台或相关部门投诉,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