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消费资讯
三季度汽车召回数量同比下降超九成 缺陷调查护航汽车安全
发布时间:2025-10-14 09:54:28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吴博峰)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召回技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我国共实施汽车相关召回33次,涉及缺陷车辆约90.42万辆,汽车召回数量同比下降超九成。在今年上半年超500万辆汽车被召回的背景下,为何三季度汽车召回呈骤降势头?哪些车型缺陷较多?《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和梳理。

三季度召回不足百万辆

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我国实施汽车相关召回共33次,与去年同期的39次相差不多,但与去年三季度约510万辆的召回总量相比,今年三季度汽车召回数量明显下降。

究其原因,与今年三季度未发生单一车企大规模召回有关。今年上半年,仅特斯拉品牌产品就召回120.68万辆,占召回总量的近1/4。而进入下半年,鲜有车企单一召回数量超10万辆。

记者注意到,三季度召回事件集中爆发于9月,且主要涉及车企旗下新能源车型。

9月19日,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市场监管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决定自即日起,召回2024年2月6日至2025年8月30日生产的部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共计116887辆。 据了解,此次召回范围内部分车辆在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开启的情况下,对极端特殊场景的识别、预警或处置存在不足,若驾驶员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增加碰撞风险,存在安全隐患。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将通过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升级软件,以消除安全隐患。

9月30日,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召回2019年12月10日至2023年7月11日期间生产的部分科莱威纯电动汽车,共计98408辆。此次召回范围内的部分车辆,在制动过程中遇到减速带等特殊路面,并达到制动防抱死功能触发条件时,电机再生制动功能受到影响,导致车辆制动效果出现波动,与驾驶员预期不一致,存在安全隐患。本次召回活动是在市场监管总局启动缺陷调查情况下开展的。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更新软件,改善制动效果,以消除安全隐患。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李万里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新能源车作为新兴领域,技术迭代迅速,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的技术尚不完全成熟,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难以预见的缺陷。此外,部分车企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可能存在盲目追求产量而忽视质量管控的情况,导致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从长远来看,通过召回,车企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产品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契机,不断改进技术和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

多家豪华品牌产品存缺陷

近几年,随着国内汽车消费转型升级,豪华品牌市场份额呈持续增长势头。在这一市场趋势下,豪华品牌的产品可靠性备受消费市场关注。

与今年上半年奔驰品牌实施12次产品召回不同的是,三季度豪华品牌产品缺陷呈多点散发态势。

三季度,多家市场主流车企旗下车型实施产品召回,其中豪华品牌进口车型召回数量较多。具体来看,福建奔驰、阿斯顿马丁、斯巴鲁、兰博基尼、法拉利、保时捷等车企均因不同原因实施产品召回,覆盖其旗下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型。

8月8日,法拉利汽车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因部分车辆的保险丝盒电源正极和乘客侧脚踏板支架之间可能会发生接触,从而导致保险丝盒内部短路,引发制动警告灯点亮,造成车辆制动性能下降,存在安全隐患。

随后,阿斯顿马丁拉共达(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因部分车辆由于制动控制单元(ESP)软件问题,可能导致车辆启动时错误地禁用制动系统的电子真空泵,造成制动助力不足,制动性能降低,增加车辆发生事故的风险而实施召回。

相比上述常规技术缺陷引发的产品召回,一家车企旗下产品召回再次涉及曾引发全球大规模汽车产品召回的高田气囊问题,引发消费市场广泛关注。

9月12日,福建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宣布召回2004年2月4日至2005年12月13日期间的部分进口唯雅诺和威霆汽车,共计1107辆。部分车辆在维修时对驾驶员正面安全气囊进行了更换,该气囊可能属于高田公司生产的装配了未带干燥剂的硝酸铵气体发生器的气囊。在车辆使用较长时间后,如果驾驶员正面安全气囊在碰撞事故中被触发展开,气体发生器可能发生异常破损,导致碎片飞出,伤及车内人员,存在安全隐患。福建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将通过梅赛德斯—奔驰授权经销商,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进行免费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更换改进后的驾驶员正面安全气囊,以消除安全隐患。

值得一提的是,三季度斯泰兰蒂斯(上海)汽车有限公司共实施5次召回,累计召回缺陷车辆近3万辆,涉及进口全新大切诺基4xe、托纳利、朱丽叶、斯坦维汽车、牧马人4xe混合动力汽车等车型。其中,部分进口朱丽叶、斯坦维汽车由于软件漏洞,导致发动机控制模块内的燃油蒸发泄露故障代码在故障修复后无法被清除,与机动车排放标准的相关要求不一致,存在不合理排放风险,从而实施召回。

加强商用车产品质量管理

仔细观察,三季度市场监管总局对商用车缺陷产品的召回力度显著增强。与以往不同的是,在三季度首次汽车召回中,市场监管总局依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对10家商用车生产企业启动缺陷调查,督促实施召回,消除车辆安全隐患。

此次召回活动涉及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等10家商用车生产企业,共56款车型1675辆车。缺陷问题主要集中在防护装置、顶棚杆、车身反光标识和驾驶员离席提示功能等不符合国家强制性安全标准要求,存在安全隐患。

此外,8月18日,曼恩商用车辆(贸易)中国有限公司部分底盘车辆,由于生产装配问题,转向传动轴的万向接头可能没有正确安装,极端情况下,转向传动轴的万向节可能从转向轴上脱落,造成车辆失去转向能力,存在安全隐患而被召回。

整体来看,今年前3个季度,我国累计实施汽车召回超90次,涉及缺陷汽车产品召回近600万辆。业内普遍认为,三季度汽车召回数量明显下降,与市场监管总局采取“沙盒监管”以及其他主动召回措施密切相关。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沙盒监管”等措施的引导下,车企需要更加严格地把控产品质量,加强技术研发和测试,提前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这不仅能够减少召回数量、降低召回成本,还能够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主动召回也体现了车企的社会责任感和对消费者权益的重视,有助于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当然,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放松警惕。虽然三季度召回数量下降,但仍须持续关注汽车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不断完善监管措施,确保汽车市场健康、有序发展。”袁帅说。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作者:吴博峰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