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消费资讯
一村一种“共富味道” 一村一个共富工坊
发布时间:2025-10-16 08:47:41

让“田间货”吃香了

杭州日报讯 在杭州临平区塘栖镇丁山河村,曾经分散的糕点师傅们如今有了共同的“家”——“老刀·幸福的院子”里,糕点香气扑鼻而来,老师傅们正忙着制作传统茶食。这个由废弃校舍改造的工坊,不仅让非遗手艺重焕生机,更让300多户农户年均增收200多万元。

这是浙江“食安共富幸福村”建设的生动缩影。10月15日,浙江省启动“‘走进食安共富路’媒体行活动”,展示食品安全如何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食安共富不是‘一刀切’,要让每个村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路。”杭州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5年“食安共富幸福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为1256个行政村量身定制方案,实现“一村一策”精准帮扶。

塘栖村聚焦枇杷、草莓优势,“塘栖枇杷”通过“电子身份证”实现品牌溢价30%,成为村民的“致富果”,同时,以“村建民用”模式引进“草莓君智慧农业园”,打造“天空草莓瀑布”,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300余万元,同比增长30%;丁河村将分散小作坊集中成“鱼鹰共富工坊”,对农民进行集中的技能培训,对食品进行了严格把控,目前,工坊已吸纳5家商户入驻,集中开展米糕、粽子、枇杷叶茶、青鱼干等系列产品的加工销售,年销售额超800万元,带动100多名村民就业,人均增收超4000元;丁山河村用“非遗+食安”打造文化名片;泰山村则依托蜜饯产业,实现“部门+平台+电商+农户”合作。

“以前各自为战,现在集中在共富工坊,产品质量上去了,销路也打开了。”杭州市临平区塘栖镇丁河村党委副书记戴水强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长期以来,存储难、附加值低困扰着农副产品销售。浙江通过健全产业链配套政策,让“田间货”升级为“畅销品”。

针对农村食品检测难题,浙江还构建了“15分钟检测服务圈”,已免费检测14万批次。截至目前,全省食品类地理标志达575件,产值突破千亿元,惠及13万农户。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朱晶晶 通讯员 市闻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