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消费资讯
不要阳光、土壤和肥料 点点手机,蔬菜就能长大 杭州的“未来农场”是怎么做到的?
发布时间:2025-10-21 08:51:02

近日,一座“植物工厂”在钱塘区河庄街道江东村投用——种菜不用土,也不靠阳光,只需轻轻一点手机,蔬菜就能茁壮成长。

怎么做到的?

7天,豌豆苗端上餐桌

这是一个集装箱式立体多层旋转种植方舱,从外部看,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过,内藏高科技。

走进种植方舱,不见传统农田里的泥土,也看不到洒落的阳光,取而代之的是“能精准控制的清新空气”和360度智能补光系统。立体旋转种植架就像一座缓缓转动的摩天轮,载着一株株作物平稳运行。94个托盘在精密系统的驱动下循环转动,确保每棵菜都能均匀地获取光照与水肥。

在这座植物工厂里,农场负责人不用日日躬身于田间地头,只需通过手机或监控中心的屏幕,就能对舱内作物的生长状况了如指掌、远程管理。“指尖种菜”的现代农业正在走进现实。

“从把种子放进托盘的那一刻起,剩下的工作几乎都可以交给系统了。”植物工厂负责人赵卫兵一边演示一边介绍,“我坐在办公室里,点点手机就能调节光照、温度和湿度,把天气、病虫害等所有不可控的自然因素,都牢牢掌控在可控范围内。这里不需要阳光、土壤和肥料,连灌溉用的都是净化水,真正实现了全天候、无污染生产。”

芽类菜种植时,芽体360°均匀受光,生长周期缩短至7天,且无农药残留。

这座“植物工厂”的首批成果——鲜嫩的豌豆苗,仅用一周时间就完成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如今已经端上了市民的餐桌。

更令人惊喜的是,这个20平方米的集装箱,通过立体种植技术,创造了超过80平方米的实际耕种面积,土地利用率达到传统模式的4倍,实现“一亩地产出四亩菜”的突破。

除了芽苗菜,这个“植物工厂”还是个全能选手——种叶菜、菌菇、牧草和育苗样样精通。以畜牧业大麦草为例,一个集装箱单次能产出高达8吨的优质牧草,可替代20%的精饲料,显著降低养殖成本。

“植物工厂的核心优势在于集成多项农业科技,将颠覆传统农业‘面朝黄土背朝天’模式。”赵卫兵介绍,全自动立体旋转系统确保作物均衡受光,智能水肥滴灌技术培育的幼苗根系发达,移栽成活率高达95%。

一亩地产出,堪比八亩地

在桐庐县横村镇,另一座高科技“蔬菜工厂”也在悄然改变着传统农业——播种、浇水、施肥全部由电脑精准控制。

走进盒马生鲜直采基地,一体化播种机正平稳运转,在规律的机械声中,铺土、播种、覆土等工序一气呵成。工人们熟练地将播种好的穴盘码放整齐,放在小推车上。

“这条自动化流水线播种的是生菜种子。”基地负责人方又平介绍,“播种后约一周发芽,两个月左右就能收获。”这个总用地143亩的基地,总投资约1500万元,配备了智能控制系统、立体种植循环机、水肥一体机等先进设施,处处透露着现代农业的“科技范儿”。

在生菜种植区,立体循环种植机缓缓转动,7层种植架上的14个托盘中,嫩绿的菜苗长势喜人。“这种方式让土地效益达到传统种植的8倍左右,实现‘一亩地产出,堪比八亩地’。”方又平解释,“在循环转动中,每株作物都能获得均匀的光照和精准的水肥补给,品质更加稳定。”

目前,蔬菜基地主要种植辣椒、生菜、韭菜三个品类。预计到10月下旬,首批科技培育的蔬菜就将登陆盒马超市。全面出菜时,基地每天可供应约2000公斤新鲜蔬菜,主要面向杭州市场。

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到“指尖种菜”,从“靠天吃饭”到“智慧管控”,杭州这些扎根乡村的“蔬菜工厂”,正以其创新模式为我们描绘着未来农业的崭新图景,也为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探索出了可行路径。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林建安 朱振辉 通讯员 方维 代瑞钰 黄强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