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施本允)浙江省桐乡市乌镇年接待游客超743万人次,其景区及周边近400家餐饮主体构成了多元的餐饮生态。庞大客流与密集餐饮,既承载着游客对江南风味的期待,也对食安管理精度提出考验。为守护这份“安心味”,桐乡市场监管部门以小餐饮为突破口,构建“三维共治”体系,为千年古镇焕新食安底色。
乌镇打破单一监管壁垒,通过分级分类管理与多元联动,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食品安全自治管理体系。景区内闭环管理: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设立质量管理部门作为一级主体,每周抽查复盘;下属酒店管理中心等三大部门为二级主体,实现每周全覆盖检查;各餐饮单位作为三级主体,每日开展风险自查,形成“自查—督查—复盘”的闭环。景区外全面监管,则由市场监管分局牵头,联合第三方“管家”队伍与商户自治力量,实施“周巡查、月覆盖”制度,确保重点区域监管无死角。
走进乌镇景区的任意一家民宿、餐饮店,墙上公示的“每日自查表”与“浙食链”溯源码格外醒目。这背后,是“制度嵌入+全程监管+商户自律”三重路径推动的标准化治理。据悉,市场监管部门联合景区制定《小餐饮“五净”“三清”操作指南》,将“厨房净、餐具净、食材净”等要求转化为图文并茂的实操手册,让商户“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在食材溯源上,景区大中型餐饮实行“集中采购+总仓配送”模式,100%食材接入“浙食链”系统,供应商资质、进货凭证、检测报告一键可查;民宿等小餐饮则日常严格索证索票,重大活动期间食材全品类统一配送、上“链”管理。
“以前觉得检查来了麻烦,现在倒盼着来检查。景区管得细是帮咱把食品安全、环境卫生搞规范了。真评上先进,不光脸上有光,游客就认这个。”一位小吃店老板的话,道出了商户的积极转变。
此外,市场监管部门定期组织“基础+前沿”立体化培训,全年培训覆盖从业人员超千人次;开展“好房东”“诚信商户”等评选,结合游客投票与专业测评,让合规商户收获口碑与客流。如今,景区内小餐饮“规范管理”达标率达99%,景区外也有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