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1500元含三餐和清洁,比租房划算太多,就算提前适应养老生活也值。”“刷到网友的分享时,我立刻存了截图,就盼着杭州也有这样的地方!”26岁的上班族陈先生告诉记者,他目前在杭州拱墅区租一室一厅,每月房租3800元,加上餐费、水电费,月均居住开销近5000元。
和陈先生有同样想法的年轻人不在少数。在社交平台上,“年轻人能不能住养老院” 相关话题阅读量超2亿,评论区里,“想躲清净还省钱”“不用自己做饭打扫”成高频理由。刚毕业的大学生小李甚至主动咨询了数家养老院:“我对居住环境要求不高,只要安全、性价比高,养老院反而比合租更省心。”
月租大多不低于2500元
多数拒接年轻人
年轻人打算住养老院了,这事能成吗?记者首先来到位于西湖区的金色年华老年公寓。“我们没有1500元的房型,亲属陪同入住的40㎡房间,月租4300-5000 元,还要另收700元基础服务费。”工作人员明确表示,公寓仅接收退休后中老年人,“年轻人长期居住会打乱老人作息,不符合我们的服务定位。”
在水一方湖滨敬老院的情况类似。院长蒋雯听到“1500元祖孙同住”的消息时直言 “更像炒作”:“我们双人间月租2500元,单人间3200 元,且只针对老人。之前试过租给护理专业的年轻人,结果不到3个月就退租了 —— 年轻人习惯熬夜,老人晚上8点就要熄灯休息,互相影响。”
记者还走访了皇城老年公寓,护工刘阿姨透露,即使不考虑入住门槛,饮食差异也难调和:“老人饮食要清淡、少油少盐,每天的菜基本是清蒸鱼、炒时蔬,年轻人来吃了几天就抱怨‘没味道’,有的还自己点外卖,反而让老人觉得吵闹。”
在走访中发现,杭州养老院的单人间月租大多不低于2500元,高于网传的1500元,且有很多养老院明确“不接收非老年群体长期居住”。
如何“代际融合”
有养老机构正在尝试
“年轻人想住养老院,本质是把养老机构当成了‘平价公寓’,但两者的功能定位完全不同。”蒋雯告诉记者,养老机构的核心服务对象是老年人,从空间设计到服务配置都围绕老人需求:“比如晚8点熄灯是为了保证老人睡眠,清淡饮食是考虑老人肠胃功能,这些都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规范,很难为年轻人单独调整。”
养老机构的运营成本也决定了难以如此低价“亲民”。在蒋雯看来,养老机构除了房租、餐饮,还要配备护工、医生、康复设备,网传信息大概率是特殊补贴或短期体验活动,不具备普遍性。
不过,也有业内机构看到了潜在需求,开始尝试“代际融合”新方式。位于滨江区白马湖畔的绿康阳光家园,住着600多位老人,同时还接纳了一批90后年轻人。“30平方米的‘酒店标间’,每月租金只要300 元,但住户需每月参与不少于10小时的助老志愿服务。”养老院工作人员介绍,服务形式多样,包括节日文艺晚会、日常陪伴散步、教授老人使用智能手机,以及书法、绘画、桌球等兴趣活动。
据了解,面对养老机构空置床位较多、年轻人租房成本高的双重问题,滨江区民政局于2019年试点推出这一项目。招募经过严格筛选,申请人须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在杭州市区无住房、在滨江区工作等条件。
目前,杭州市“多代同楼”有了更多社区版本。比如,开办“多代食堂”满足老年人和年轻人的用餐需求,开展社区老少共同认养幼苗盆栽的“多代同楼生命花园”活动等。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种创新养老模式有望为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