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南宁讯(记者顾艳伟)10月2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召开规范“双11”网络集中促销活动行政指导会,针对虚假宣传、价格欺诈、产品质量等突出问题提出监管要求,为即将开启的网络促销高峰筑牢合规防线。
数据显示,广西网络经营主体已达34.89万家,平台经济已成为消费增长核心引擎,乱象随之滋生,且呈现多样化、隐蔽化特征。在广告虚假宣传方面,除传统的夸大商品功效外,AI技术滥用问题尤为突出。部分平台利用AI伪造明星、专家形象推荐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甚至虚构医生、博士等虚拟人设误导消费者。在商品质量层面,网售产品不合格率8.7%,高出广西工业产品均值3.2个百分点,不合格商品涵盖童鞋、羽绒服等日常用品。部分产品存在标签标识缺失、执行标准不明等问题,更有商家销售经“解限速”“增容量”非法改装的电动自行车,以及未获3C认证的燃气器具、充电宝等高危产品。前三季度全区网络购物投诉举报达8.9万件,其中质量问题投诉占比35%。
广西市场监管局网监消费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依托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已开展3次网络交易综合监测、6次专项监测。针对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兴业态,通过关键词抓取、图像识别等技术,累计发现涉嫌违法线索184条,立案查处20件、责令改正45件;推动54家平台实现合规监管全覆盖,建立“直播电商主体信息库”,将5400个活跃账号纳入动态监测,实现“精准画像”。
广西市场监管局要求参会的各网络平台,健全广告审核机制,配备专业审核人员,严格查验证明文件,严格明确重点产品赋码核验要求,对安全帽、电动自行车等10类产品,强制在销售页面亮明二维码,实现溯源管理,同时严禁平台出现“先涨价后降价”“刷单炒信”等促销乱象。
据介绍,“双11”期间,广西市场监管部门将进一步畅通投诉渠道,建立“绿色通道”,确保消费者诉求24小时内响应,同时督促平台完善售后保障机制,对促销期间可能出现的物流拥堵、退换货难等问题提前制定预案。
广西电商协会、跑腿快车等企业代表现场承诺,将建立促销合规自查机制,开通消费者纠纷快速响应通道,其中闪送、广西跑腿快车等即时配送平台还将优化骑手权益保障制度,明确订单报酬、保险保障等规则,杜绝模糊条款,切实让消费者在“双11”期间买得放心、用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