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雪域弦音、藏式风情遇上西子秋韵,地道的高原风味香飘杭城……今晚,杭州湖滨步行街苹果旗舰店门前将迎来一场跨越山海的盛典——“浙样巴塘”杭州周正式启幕。届时,四川省甘孜州巴塘县把最醇的藏戏、弦子的柔情、嚼劲十足的牦牛肉干、辽阔壮美的雪山草甸……一系列巴塘元素一并铺陈展现在西子湖畔,与杭州市民共赴一场跨越2000多公里的“金秋之约”。
在此之前,甘孜州巴塘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工作人员携手藏戏团、弦子艺术团惊艳亮相杭城各大特色地标,多场原汁原味的藏戏与弦子快闪秀翩然上演。剪纸非遗大师方建国一声“此舞只应天上有”,道出杭州人对这些文化展演的高度认可。即日起,创新帮扶模式,“市集展销+文化展演”进校园、进社区等系列活动将持续进行,助力巴塘、杭州协作共振,让巴塘味道、巴塘故事、巴塘文化在杭州落地生根,绘就对口支援、乡村振兴新长卷。
非遗快闪点亮杭城经典地标 高原文化邂逅宋韵风华
地处川西、青藏高原东南边的巴塘,是弦子舞的摇篮。千百年来,代代藏族儿女将生活史诗融入声声弦胡与旋转的舞步中,于是这里被誉为“中国弦子之乡”。同样,藏戏也在此发展三百余年,被誉为“雪山上的红牡丹”——精美的面具、原始的唱腔,诉说着这方土地的传奇。
连日来,巴塘藏戏团与弦子艺术团“闪”进杭城:中国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以下简称“工美馆”)、武林广场八少女喷泉旁、德寿宫红墙黛瓦下、梅家坞茶垄间、良渚古城五千年遗址上……在每个极具杭州特色的经典坐标上,他们起舞歌唱,把最地道的弦子与藏戏展现出来,多场快闪秀让雪域非遗与宋韵文化在街头不期而遇,完成了一次跨越2000多公里的“民族文化三交”接力——藏风、宋韵、国际范在杭城无缝衔接。
当舞者把哈达搭在西湖稠伞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周琴娥肩头时,她表示:“回去就把这抹特色画进伞面,让藏汉牵手的热闹在绢布上永久定格!”武林广场音乐喷泉边,市民王先生举着手机狂奔——上午他在直播间追问“下午哪里跳”,此刻如愿与来自弦子艺术团又兼职主播的扎西拉姆“奔现”,两人即兴合舞。
德寿宫里的慈福宫殿旁,一群外国友人坐在台阶上。弦子艺术团成员洛绒曲珍向他们发出邀约,外国萌娃跟着节拍左摆右摆。“这是我们全家第一次来德寿宫,”她坦言,“没想到能遇到这样鲜活的文化体验,宋韵建筑的美和藏族舞蹈的热情,都让我们印象深刻。”
梅家坞茶垄间,新加坡游客仰望藏戏面具,激动得语序颠倒:“第一次看!震撼!可以……教我吗?”扎西拉姆感慨道,“我们来杭州跳舞,没想到还能教外国友人,我真正感受到了文化,原来真的没有国界,这才是真正的民族文化的融合!”
更值得关注的是“双向输出”。每场舞蹈结束,掌声便起,杭州把热情与欣喜写进手机镜头。从大运河畔到西湖之滨,从南宋皇城到现代商圈,巴塘弦子、藏戏以最鲜活直观的方式,让这场“无边界”的流动文化盛宴,让雪域高原的祝福与江南市井的烟火气紧紧相拥。每一条哈达的传递,每一次双手的相握,每一张合影的留存,都让杭城的地标不仅成为文化展示的舞台,更化作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心灵相通的桥梁。系列文化展演证明了,文化的生命力,在于真诚地“走出去”,也在于被真诚地“迎进来”。
文旅工作人员来“取经” 村咖油灯里找到高原振兴答案
此次,甘孜州巴塘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率队而来,不只是文化交流文旅推介,更是为了“取经”。连日来,10余名文旅工作人员进入乡村、社区等地参观考察。11月1日,他们来到杭州临平新宇村,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实地探访千亩荷塘、李国叙家庭农场、“有风小屋-麦田咖啡”等特色点位,深度解码生态转型与人文融合方面的乡村振兴实践密码。
“你看这油灯,咱们巴塘农村以前家家户户都用它!没想到搁在杭州的咖啡店里,还能成为网红布景,真是老物件玩出新花样!”来自巴塘的考察者邓汉周来到麦田咖啡店,提起油灯直感慨:“咱们巴塘的风光那叫一个绝,就是知道的人少。杭州居然能把麦田变成打卡点,把老物件变成吸睛的景,我算是明白了——巴塘也能这么搞!把咱们的好生态和文旅融到一块,肯定能火!”
从荷塘到麦田,从红色足迹到村咖美学,大家一路看、一路拍、一路“种草”。“不是简单复制,是把杭州经验翻译成巴塘实际。”带队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要把“生态+文旅+业态”整套打法打包带回雪域高原,“让巴塘的雪山草原,也飘起一杯‘有风咖啡’的香”。
“巴”适入“杭”纯正风味香飘杭城 消费帮扶“川”越千里 变“土特产”为“金钥匙”
一头牵着文化展演,一头连着乡村运营课堂——文化展演与运营“取经”并重,但此次系列活动还有一个主角便是“巴塘风味”。11月,川西高原家家炊烟升起,腊味渐浓,被誉为“高原江南”的甘孜秘境,把一整年的阳光与山风封进牦牛肉、松茸干、南区辣椒与甲卓麦面,整装运往钱塘。11月2日至6日,四场“浙样巴塘”杭州展示展销市集将在社区、校园、城市核心温情接力,把高原的丰饶装进杭州市民的“菜篮子”。杭州市民在家门口,街头转角就能品尝到这口雪域的纯净滋味。一口下去,是巴塘雪山、草甸与炊烟交织成的秋冬限定。
这份来自远方的好滋味,并非偶然。巴塘地处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南部,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空气洁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出品质卓绝的农特产品。其中,香气浓郁的牛肉干早已成为了八方食客的心头好。
“我们的高原风干牛肉,选用自然散养牛的黄金后腿肉,这次带来每盒43.9元的实惠价格。”巴塘县圣洁膳缘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谌业兴介绍道。这款高原“金名片”历经排酸、秘制腌制与数日高原风干,干度高达90%,嚼劲十足。香辣与五香两种口味,一口咬下,是阳光与山风赋予的醇厚风味。
真正点燃味蕾的,还有产自海拔2500米山区的巴塘南区辣椒。用它制成的剁椒酱、油泼辣子,鲜辣爽脆,辣而不燥;而藏语称“斯醋”的醋海椒,其制作工艺已被列入甘孜州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新鲜南区辣椒洗净戳洞,以秘制调味液浸泡,再加入红糖、花椒、蒜末密封发酵半月,成就一道酸甜麻辣、层次丰富的下饭珍品。一罐醋海椒,五味交融,是高原人家最日常却最深情的烟火日常,堪称“舌尖上的高原交响曲”。只需一小勺拌面,便是巴塘人把四季风土揉进生活的诗意表达。
就在这一口浓香背后,还藏着另一份“黄金”馈赠——甲卓黄金小麦面。“我们的原料是巴塘特有的甲卓黄金小麦,黄酮含量是普通小麦的2至3倍,叶黄素更是高出四倍体小麦数倍。”四川甲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子娴自豪地说。这款售价16.8元/盒的面条,口感细腻又富有韧性,久煮不烂,无论是汤面还是拌面,都能完美释放高原麦香。而年轻人钟爱的甲卓高原黄金酥,同样以“甲着小麦”为原料,三揉三醒、古法塑形,酥香化渣,入口即化。市集现场将有全麦原味、椒盐、青稞等多种口味呈现,满足不同味蕾体验。“我们提供盒装、袋装、散装多样规格,搭配诚意满满的价格,欢迎大家前来选购!”
市集上,更多高原风物静待邂逅:阳光孕育的青稞醪糟,微甜清爽;融合坚果香脆的青稞奶酥,酥香不腻;来自2300至3300米高原的核桃粉与核桃仁,营养丰富……这些价廉质优的地道滋味,无一不是高原风土的诚意之作。
此次的系列市集活动不仅是一场风味之旅,更是一次跨越山海的携手同行。自甘孜州巴塘县与浙江省淳安县建立对口帮扶关系以来,两地在产业、文化、人才等方面持续深化协作。活动期间,多家淳安企业也将带来鲜香辣爽的本地特色产品,与巴塘风味交相辉映,共飨杭城市民。杭州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醉忆杭鲜”也将携地道杭州风味温情亮相,让市民在品味高原的同时,也能感受本土风物的隽永魅力。
作为文化之都与数字之都,杭州更将文化与科技融入这场山海之约。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将带来江南匠心精品;文化数字版权交易平台“华藏”联合“嘻啵妈妈”首发“浙样子巴塘”数字资产,手机碰一碰将免费领取一个数字藏品;中国电信直播间也将在现场同步开启云端推介,让更多人“云逛”市集,把巴塘味道带回家。
在这场双向奔赴的行动中,巴塘也正以更加主动的姿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巴塘县经济信息和商务合作局副局长淳渝德对“浙样巴塘”杭州周充满信心:“我们精选优势产品,组织10家企业携优质‘土特产’走进杭州。”他期待,借力浙江淳安的区位与产业优势,让高原珍品走上更广阔舞台,变“土特产”为“金钥匙”。“同时我们期待吸引更多企业走进巴塘,让巴塘之美,在对口支援工作的春风中声名远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