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张文章)11月4日,福建省漳州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平和县市场监管局,组建市评审中心、市质检所等专家参与的专业帮扶团队,深入平和县一家曾出现食品抽检不合格的生产企业,开展精准化现场“复诊”服务指导。该举措正是漳州“1350”机制“严管厚爱、法理相济”的现代治理理念诠释。
食品安全是民生之本,抽检监测是发现风险、震慑违法的重要利器。今年1—10月,漳州已开展市级食品安全监督抽检3000多批次。面对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食品,如何处置才能既守住安全底线,又帮扶企业成长?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防范食品安全风险,漳州市市场监管局探索建立的抽检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1350”工作机制,以“首发即查、事不过三、五必带电、销号清零”为核心,构建起一张严密而富有温情的食品安全防护网,实现了从执法者到同行者的角色转变,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快速响应与精准帮扶并举
“1350”机制中的“1”,代表着“首发即查”。监管部门在收到不合格报告后,须于1个工作日内下达核查任务,即时建立处置台账,并启动“容缺受理”程序,确保调查即时启动,风险第一时间管控。这一快速响应机制,彻底改变了以往流程烦琐、耗时较长的局面,实现了“发现即管控、违规即处置”,有效防止了风险扩散。
龙文区某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的手工虎皮蛋糕在抽检中被检出菌落总数超标,对此,漳州市、龙文区两级市场监管部门第一时间责令企业停止生产,全面排查问题原因,3天内召回全部不合格产品,有效控制风险扩散,实现发现即管控、违规即处置。
速度之外,更有精度。漳州市市场监管部门对食品抽检不合格的生产企业,开展了一场精准化的现场帮扶服务。11月4日,漳州市市场监管局帮扶团队对平和县一家食品企业进行“复诊”时,以“风险真消除、问题不反弹”为目标,帮扶团队围绕生产许可条件达标、进货查验规范、生产过程管控、出厂检验合格、标签标识合规五大关键环节,实施系统性、穿透式排查。通过细致排查与专业研判,精准定位企业管理薄弱点,针对性提出具体可行的整改建议,为企业质量提升绘制清晰路径图。针对排查发现问题,帮扶团队与企业开展深度座谈,共同剖析问题根源,探讨优化方案。所提建议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既严格对标法律法规要求,又为企业预留灵活操作空间,充分彰显既有专业深度又有服务温度的“一企一策”精准帮扶思路,为企业质量提升绘制清晰路径图。
刚性约束与柔性疏导并济
在市场监管部门的指导下,抽检不合格企业会立即启动问题产品召回,停止问题产品生产,深度剖析问题症结,完善全流程管理制度,强化全员质量安全培训,新增迭代设备设施。
“食品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这次抽检不合格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一定彻底整改,用合格产品回报消费者信任。”近日,漳州辖区一家食品企业负责人表示。这正是“1350”机制的核心目标——以监管为引导,激发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内生动力。
“1350”机制并非一味宽容,其对违法违规行为设置了清晰的“高压线”。“事不过三”意味着同一企业同一品类一年内累计3次不合格,将面临停产停业整顿,并接受专业指导组的全面“体检”,整改不到位不得恢复生产。
更具震慑力的是“五必带电”。当同一类食品累计出现5次及以上不合格时,将启动“双向调查”,既严查企业是否存在故意违法行为,依法可能吊销许可证;也刀刃向内,核查监管人员是否存在失职渎职。这种刚性约束,有力压实了企业主体责任,也对监管效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激发内力与闭环管理并行
“1350”机制中的“0”,既代表着风险隐患清零,更意味着服务企业零距离。首要目标是“销号清零”,确保问题在45日内得到彻底解决。其更深层的价值在于,通过监管引导,激发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内生动力。
为了确保这一环节落到实处,漳州市、县市场监管部门组织专业指导小组,对完成处置的企业进行现场“复诊”,重点帮助企业查清不合格原因并指导其制定针对性整改措施,确认风险全部消除后才能在台账中销号,确保“问题不解决不放手”。
这一机制不仅是监管“利刃”,更是帮扶企业的有效抓手。漳州市某食品有限公司两批次牛肉干被检出菌落总数超标后,执法人员立即与企业一同排查,发现是原材料五香粉菌落总数超标以及内包车间从业人员手部消毒不彻底所致,随即指导企业有效整改,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保姆式”服务。通过“靶向式”帮扶,推动企业规范管理、提升质量管控能力,既守住食品安全底线,又为企业纾困解难。
“我们既要依法严惩主观故意违法行为,对不法企业形成强力震慑;也要全力帮扶诚信经营企业,助力其质量管理水平提升,”漳州市市场监管局食品生产科负责人表示,这才是“1350”机制的核心内涵。帮扶行动,正是漳州监管部门从执法者到同行者的角色转变,通过与企业并肩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共同推动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新格局。
当前,“1350”机制正在漳州食品安全监管领域彰显多维价值:对屡教不改的企业,它是高悬头顶的警示之剑;对愿整改却缺乏系统管理支撑的企业,它则是指引方向的引路明灯。随着此类帮扶活动持续开展,助力更多企业在规范中成长,在服务中提升,为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为确保整改落到实处,漳州市县市场监管部门会组织“复诊”,确认风险全部消除后方予销号,形成严密的闭环管理。“帮扶活动来得及时、指导专业,为我们品质提升指明了方向。这种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的监管,让我们更有信心做好产品、做强品牌。我们一定严格落实整改,生产更安全、更优质的产品回馈市场。”企业由衷的反馈,印证了帮扶的实效。
机制内涵与共治格局并融
漳州市市场监管局正持续推进实施“1350”工作机制,9月22日还专门组织召开“1350”工作机制落实推进会,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推动创新机制落地见效。会上,抽检科负责人通报了“1350”工作机制实施以来的情况,并就领导小组成员科室的职责分工进行明确。与会人员结合各自职能和任务分工展开深入交流,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共同为机制完善出谋划策。
漳州市市场监管局要求市局相关科室积极完善实施细则,确保机制落地有章可循。各科室要立足本职工作,紧扣“1350”工作机制总体要求,细化制定符合条线实际、具备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为机制全面推行提供制度支撑。同时强调要强化协调联动,有效推动机制落地见效。各相关单位要克服困难、坚决执行机制要求,主动做好对县(区)局的政策解读与沟通协调,保障机制顺畅运行;同时注重总结各地实施中的经验做法,加强宣传推广,树立先进典型,推动“1350”工作机制在全市落地生根,为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质效注入新的动力。
随着机制的持续深化,漳州正走出一条在规范中服务企业成长、在共治中提升安全水平的创新监管之路。漳州市市场监管局局长黄庆华表示,“1350”机制将消费者权益保护聚焦于食品安全领域,通过“你点我检”倾听群众需求,以“企业整改+监管帮促+群众满意”构建共治格局,不仅为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保驾护航,更以主动作为的方式帮扶企业在问题整改中提升,助推漳州千亿级食品加工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