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南宁讯(蒋慧 记者顾艳伟)11月14日,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市场监管局获悉,柳州市柳江区成团镇村民姚师傅在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和成团镇政府工作人员的专业调解下,一桩困扰其近两个月的消费纠纷成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行政调解在此次化解消费矛盾、维护市场公平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2025年8月,姚师傅在当地一家家居商家订购了四扇总价值10300元的入户门。然而安装使用后不久,崭新的门体便出现了多处脱漆、掉皮的现象,既影响房屋美观,也让姚师傅对门的耐用性产生强烈担忧。发现问题后,姚师傅第一时间联系商家,提出维修或退款诉求。但双方在责任认定及解决方案上各执一词,多次沟通均未达成一致。随后,姚师傅向柳州市柳江区市场监管局寻求帮助。
接到诉求后,柳江区市场监管局立即开展核查处置,仔细核验姚师傅提供的购物凭证、门体脱漆照片等关键证据,并依法约谈了涉事商家,全面了解纠纷始末。经调查确认,门体脱漆并非后期人为使用不当所致,属产品本身存在的质量瑕疵。市场监管人员向商家告知经营者应当承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法定义务,明确其在此次纠纷中的主体责任。同时,针对双方诉求积极搭建沟通桥梁,引导双方换位思考。
在事实清楚、法理明确的基础上,商家最终认可产品质量问题的认定,并表示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双方当场达成一致调解协议:由商家向姚师傅一次性支付赔偿款2880元。姚师傅感叹:“原本以为维权过程会漫长曲折,没想到市场监管部门这么高效给力,这么快就帮我解决了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