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消费资讯
直播数据造假乱象亟待多方共治
发布时间:2025-11-19 09:27:49

近日,社交平台上有不少关于“直播间数据‘加热’”的宣传广告。有博主发文称,可“手动刷推荐、配合带节奏”。由此还产生了行业“黑话”:用户购买服务被称为“买菜”,售卖直播数据的人被称为“导演”,参与互动的真人被称为“演员”,购买的总数被称为“票房”。流量造假会导致平台算法误判,将流量倾斜给刷量者。这种行为是对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破坏,损害了诚信经营商家的利益。(据新华网报道)

“流量至上”的行业生态催生了畸形竞争,以“直播间数据加热”为代表的流量造假行为愈演愈烈,形成了分工明确、运作隐蔽的黑色产业链:上游是流量资源提供者与技术团队,中游为对接供需的中介服务商,下游以各类直播商家为主。其以“不同IP地址真人演绎”为卖点,涵盖点赞、评论、关注等定制化互动,按小时收费的低廉价格吸引大量中小商家,虚假数据导致平台算法误判,形成“不刷量就没流量”的恶性竞争循环。

直播数据造假危害深远,不仅误导消费者基于虚假人气和评价进行决策,损害消费者知情权与公平交易权,还挤压诚信商家合法经营空间,阻碍行业创新,导致市场信号失真,侵蚀直播电商行业公信力,严重破坏市场秩序,亟待系统性整治。中央网信办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网信部门严肃查处网络水军组织招募、推广引流、刷量控评等问题,协调关闭、下架网站平台400余家,督促重点平台清理违法违规信息482万条,处置账号和商家店铺239万个、群组5.2万个;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今年查办直播电商“职业弹幕人”案,对涉事公司开出10万元罚单……这些举措,彰显了监管部门“零容忍”的态度。

直播数据造假还需多管齐下。健全法律法规,明确造假行为的定义与处罚标准,将定制化互动造假等纳入规范,提高违法成本;强化协同监管,建立网信、市场监管、公安等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构建全国统一的监测平台,实现精准识别与快速处置;压实平台责任,督促其完善内容审核与数据监测机制,对违规直播采取下架、封号等强硬措施;加强行业自律,引导商家树立诚信意识,建立统一行为规范与评价标准。通过综合施策,构建起长效治理体系,才能有效遏制直播数据造假乱象,净化网络空间与消费者环境,推动直播电商行业回归诚信经营,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作者:尹训银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