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消费资讯
新车促销回归理性 新造车品牌售价降幅较大
发布时间:2025-11-21 09:07:19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吴博峰)年底汽车消费市场进入冲刺阶段,汽车产品价格走势备受消费者关注。11月18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以下简称乘联会)发布的10月新车销售价格数据显示,10月乘用车均价为16.6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0.1万元,市场售价较为稳定。

乘用车价格逐步回归

第四季度是车企冲击年度销量目标的关键阶段。今年前三季度,主流车企市场销量完成率大多在70%左右。业内普遍认为,车企需通过促销手段吸引消费者购车,以完成年度销量目标。

这一特殊时间节点,叠加新能源车免税技术指标升级在即、部分短续航和高耗电车型面临改款等多重压力下,新车价格战是否会再度卷土重来,引发行业关注。

乘联会有关负责人向《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车企为冲刺年度销量目标可能会突击促销,但部分主流车企已通过技术升级争夺市场,如搭载800V高压平台、高能量密度电池等,而非单纯依赖降价,有助于维护终端价格体系,降低年末市场内卷程度,实现行业可持续增长。

数据显示,近几年,国内车市均价呈上升态势,2019年乘用车零售均价为15.1万元,2023年攀升至18.3万元,2024年降至17.7万元,今年1月至10月乘用车均价进一步回落至17万元,较2024年均价下降0.7万元。

产品结构变化是影响车市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具体来看,燃油车市场呈现明显的价格分化与结构性调整:2019年至2023年,中低端燃油车市场加速萎缩,而高端市场相对坚挺,推动燃油车均价从15万元跃升至18.3万元。今年,高端燃油车市场份额快速收缩,10月均价回落至18万元,标志着燃油车消费群体购车理念正发生转变,也为新能源车市场腾出更多转型空间。

受这一因素影响,10月,豪华车均价为35.2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万元;今年1月至10月,合资品牌乘用车均价为17.4万元,较2024年增长0.1万元,其中10月均价为17.3万元,与去年同期持平。

中低价位消费需求回升

乘联会调查显示,前几年全国汽车零售市场的价格段结构走势呈整体持续上行势头,高端新能源车型销量提升明显,中低价车型销量有所减少。随着去年报废更新政策的推动,车市中低端市场逐步回暖,中低价位消费需求回升。

数据显示,2021—2022年,市场售价5万元以下车型的占比较2020年持续上升,主要是微型电动车的销量贡献。2023年以来,该价位车型占比持续下降,截至目前其销量占比为5%,较2024年上升2个百分点。此外,5万元至15万元价格区间内,传统车型销量下滑与新能源车销量增长相互抵消后,整体仍保持增长趋势。

去年,20万元至30万元价格段车型国内零售占比为17%,今年前10个月这一比例为16%,呈相对下降趋势。此外,30万元以上各类段车型的占比虽持续上升,但自去年以来也有所下降。乘联会表示,尽管高端消费市场表现强劲,但大众消费才是车市根基。当前,行业整体仍显疲软,需通过结构性调整激活内生动力。

调查发现,紧凑级及以下新能源车市场份额提升较快。具体来看,10月,微型车、小型车和紧凑型车市场份额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其中,紧凑型新能源车市场份额达44%。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中级车新能源市场份额提升节奏放缓,增程式类车型表现平平。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前几年乘用车销售均价持续呈上升态势,2024年下半年,在报废更新和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的共同推动下,消费市场购车成本有所下降,出现新车均价回落。我国私家车普及率仍有显著提升空间,均价的理性回归不仅加速了汽车消费的普惠化进程,也为新能源车市场的良性循环提供了底层支撑。

新能源销量持续增长

今年以来,随着产品种类持续丰富及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新能源车销售增速远超整体车市平均水平。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超30%。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认为,在传统乘用车销量持续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未来新能源车对拉动整体汽车消费市场增长的贡献度将愈发重要。

数据显示,新能源车均价正持续下探:2023年新能源车均价为18.4万元,2024年降至17.1万元,今年10月进一步回落至15.6万元。价格下探不仅拓宽了消费群体的覆盖范围,更与行业结构性调整形成共振——当高端消费与大众消费的市场结构逐渐打通,新能源车市场正从单纯的价格战转向注重价值提升的良性循环。

在当前价格段市场格局中,新能源车的动力技术分布呈现显著结构性差异:5万元以下纯电动市场凭借高性价比占据绝对优势;20万元至30万元价格区间成为混合动力技术的主战场;增程式电动车凭借“油电双驱”的独特优势在高端市场持续保持强势地位。技术和价格带的精准匹配,正推动新能源车市场实现深度转型。

记者注意到,国内车市中,增程式电动车与混合动力车型的均价最高,纯电动车均价相对较低。乘联会分析称,10月混合动力车型增速放缓,增程式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销量占比下降,导致10月新车均价相对较低。近几个月,新车均价下降的根本原因是入门级纯电动车占比提升,而价格相对较高的混合动力及增程式车型占比下降,形成结构性拉动,同时燃油车平均销售价格企稳,市场表现有所改善。

10月,新造车品牌和自主品牌新车零售均价分别为23.4万元和12.2万元,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6万元和0.1万元,其中,新造车品牌市场价格降幅较大。崔东树认为,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领域全面发力,其纯电动车型与插混车型均表现亮眼。新造车品牌的结构波动较大,与其频繁的产品迭代速度密切相关。

记者梳理10月新车上市信息发现,当月各大车企累计投放70款新车,其中新能源车成为绝对主力。除昊铂GT、极狐阿尔法T5等少数几款改款新能源车型外,多数上市或首发新能源产品均为全新车型,产品阵容覆盖各大细分市场,涉及自主品牌、豪华品牌、合资品牌以及新造车品牌,囊括纯电、插混、增程等技术路线。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作者:吴博峰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