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杭州讯(记者施本允)近日气温骤降,浙江省消保委、杭州市消保委、萧山区消保委三级联动,推出了“云游杭州×安心课浙里淘”消费教育直播,旨在用直播的形式带消费者看一根羽毛如何变成保暖又舒适的羽绒服、羽绒被,并发布了羽绒制品的消费指南。
作为杭州萧山区的支柱产业,萧山羽绒早已从传统原料加工迈向数智化升级的新阶段。据了解,萧山羽绒加工及制品产销占据全球市场份额30%,成为中国羽绒产业走向全球的“标杆名片”。此次直播让消费者透过镜头直观感受“萧山绒”的品质底气。
记者获悉,此次直播走进萧山羽绒产业核心区,在浙江三星羽绒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中,机器设备运行已经咔咔作响。作为羽绒制品销售的旺季,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毛凤伟表示:“正好加上‘双11’旺季,这几天工厂订单发货都要起码到晚上十点。”据毛凤伟介绍,羽绒原料需先经粗洗预处理,再进入30分钟水洗流程。后续还要历经漂洗,整个清洗阶段耗时约1.5小时。
“我们每次投入150公斤羽绒进行批量清洗,粗洗、水洗加漂洗总共15道工序。”毛凤伟表示,反复清洗既能去除羽绒中的杂质与异味,也为后续加工奠定洁净基础。脱水后的羽绒通过专用管道输送至烘干车间,生产设备以125℃以上高温对羽绒进行持续35分钟处理,不仅能彻底烘干羽绒,更能实现消毒杀菌。
冷却过程中,设备通过筛网转动,同步筛除细小粉尘、杂质及多余绒丝,实现冷却与除尘双重效果。冷却除尘后的羽绒,通过管道输送至分绒设备,利用重力原理,让不同重量的羽绒自然分离——较重的羽绒直接下落,轻质羽绒则飘向后续箱体,完成分级筛选。“最后一箱可筛选出90—95规格的优质绒。”毛凤伟解释,越往后端箱体,羽绒重量越轻、蓬松度越高,品质也更为优异。
优质羽绒原料经过层层淬炼,最终将转化为保暖舒适的羽绒服产品,守护消费者的温暖冬日。
在国家羽绒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记者看到,工作人员通过三组关键实验,为观众科普。在绒子含量实验中,通过专业仪器分离绒子与羽丝,直观展示优质羽绒与劣质羽绒的成分差异。在清洁度实验中,透明容器内的羽绒经过清水搅拌,优质羽绒水质清澈,劣质羽绒则出现浑浊现象。蓬松度实验中,同等重量的羽绒在容器内自然蓬松,优质羽绒占据空间更大,保暖性更优。
针对消费者关心的鸭绒与鹅绒区分问题,工作人员介绍说:“鹅绒绒朵更大、羽梗更细,几乎无异味,保暖性和蓬松度普遍优于鸭绒,价格也相对较高。而鸭绒可能带有轻微腥味,绒朵较小,消费者可通过观察形态、闻气味快速辨别。”
“我们会持续关注应季消费品,推出更多像这样接地气、有干货的消费教育活动。”杭州市消保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同时,浙江省消保委、杭州市消保委联合发布羽绒制品选购指南,提醒消费者在选购羽绒服时注意以下事项。首先是看产品标签,确认执行标准为GB/T 14272—2021,标签应完整标注绒子含量、充绒量、羽绒种类、面料成分等信息。避免购买标注“羽绒棉”“羽丝绒”或信息模糊的产品。其次是按压,将羽绒服铺平,轻轻按压然后让其自然恢复,看其是否很快回弹至原状。如果回弹很快,说明羽绒服的蓬松度好,羽绒保温效果好;若回弹很慢,说明填充物质量欠佳;若根本无回弹性,填充料很可能非羽绒。再次是拍打羽绒服,看有无粉尘溢出。如无粉尘溢出为好产品,如有则为粉碎毛等伪劣填充料所制,不建议选购。第四是闻,用鼻子接近羽绒服深呼吸数次,闻有无异味或臭味。无气味最佳,如有明显气味则不宜选购。同时,要用专用洗涤剂或者中性洗涤剂,建议手洗及机洗轻柔模式,有条件的话直接烘干,烘干时可以放入羊毛球或网球增加蓬松效果,切忌真空压缩和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