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唯宏(左二)“忙里偷闲”回复微信群内信息。
杭州日报讯 “我们小程序订餐暂时不开了,原本想着周五和双休日人会多,没想到周一还有这么多人在排队,我得先保证线下顾客的需求,实在不好意思。”11月24日上午9点多,赵唯宏擦净手上的面粉,趁着给手机充电的间隙,在微信群里回复了一条语音。
往常,赵唯宏会在微信群里发预订小程序,推送每天制作的包子种类,群友可以线上点单,到点来取包子。不过这几天,群友们被“冷落”了,因为赵唯宏在双浦菜市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店面,全家人上阵都应付不过来热情的食客。
细看,这个包子铺有些特别——各级媒体报道的画面挂满墙壁,电视机上滚动播放着视频采访片段。是的,最近走红网络的那个“卖包子”的美院硕士,就是赵唯宏。
就在几个月前,这个来自山东淄博的“95后”小伙,怎么也不会想到,有天他会一头扎进菜场里创业,成为“山东大蒸包‘主理人’”。
“每个包子都在顾客眼皮底下完成”
24日,记者来到双浦菜市“山东大蒸包”摊位上时,只见不大的案板放着两台厨房电子秤,一台用来称每个剂子的重量,另一台称内馅的重量。以热卖的土猪肉包为例,面皮65克、肉馅55克,每个包子都精确到克。制作、醒面、上笼蒸制,所有环节都在顾客眼皮底下完成。
“我们的包子有人说好吃,也有人说要避雷,大家不要抱太高的期待。”连续数日被热情的食客包围,赵唯宏惊喜之余也有些压力,现包现蒸的速度显然跟不上顾客的需求,不少顾客排队一小时还没买到包子,他只能不断重复,“说到底就是个包子而已,菜市还有别的好吃的,菜都很新鲜,大家可以去逛逛。”
“你们做不做酒酿馒头?”“这个真不会,我们只会做北方的包子。”“我特意从滨江赶来的,我也是山东人,来尝尝家乡的味道。”拉家常般的闲聊间,一笼笼冒着热气的包子出炉,很快就被抢购一空,赵唯宏看了眼店铺前依旧看不到队尾的买包队伍,加快了擀面皮的手速。
“我想为父母遮风挡雨”
时间回到今年4月前,赵唯宏是中国美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方向的硕士毕业生,是带着孩子们最远去过南极的研学老师。今年年初,父母从老家南下,来到杭州陪儿子一起创业。
“我父亲是30年的鲁菜厨师,和母亲两个人闲不住,在杭州逛了几天后就想找点事儿做,4月份开始在美院象山地铁口支了个摊,开始卖山东大蒸包。”赵唯宏说,小摊刚开始生意一般,一个下雨天,他看到父母撑伞吆喝的背影,心里不是滋味,“于是我开始在社交平台上为小摊做推广,暑假研学比较忙,但我有空就去小摊帮忙,逐渐积累起一批客人。”
生意有了起色,赵唯宏想为父母物色个店铺,能够遮风挡雨。10月下旬,赵唯宏看到双浦菜市招租的消息,考虑到离转塘比较近,就去现场看看,“能做餐饮、租金合适,就是面积小了点。”
原本想着留了电话再找找其他店面,但没想到当天下午,就接到菜市负责人的电话。
“当时我还没有‘走红’,菜市运营方看了我的社交平台,觉得我们这包子做得干净、认真,我非遗研究的学术背景,也契合他们想打破常规菜市的理念。”赵唯宏说,菜市为了支持年轻人创业,给他的店铺一定的租金优惠,双方“一拍即合”,父母的店铺,有了!
“杭州是适合年轻人创业的城市”
对于卖包子走红的故事,赵唯宏认为这是一个偶然事件,但发生在杭州,也有着一定的必然性。
“我大学本科学过新闻学,对于传播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所以我想到通过社交平台为小摊吆喝,并顺利积累了一波‘原始股东’。”对于之后被媒体报道并引发广泛关注,赵唯宏认为这是杭州这座城市对于年轻创业群体友好的生动写照,“只有这座城市重视年轻人和创业者,媒体才会关注我帮父母摆摊的故事。报道刊发后,我的母校不仅没觉得这是‘丢脸’的事,反而给我加油鼓劲,我的店铺在菜市正式开业当天,导师还给我发了个开门红包,祝我生意兴隆。”
这份对年轻创业群体的友好,赵唯宏在亲身感受之余,也在菜市亲眼见证着。
在双浦菜市,有个特别的“反差派对”。反差,说明菜市要整些“花活”;派对,注定了这是一次短暂的相聚。这个创新举措的背后,蕴含了降低年轻人创业门槛的巧思。
每期“反差派对”会提供10个短租摊位,租期从3天到7天不等,想要体验摆摊、感受创业的年轻人,能用最低的租金作为试错成本,来验证创业项目的可行性。
首场“派对”,迎来了卖咖啡、贵州糯米饭等以美食为主题的创业青年,把“油条配咖啡”的混搭风吹进了菜市。后续“派对”会引入手作、文创等不同主题的摊主,在支持年轻人创业的同时,营造出多元的菜市新体验,进而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走进菜市,实现一场年轻人之间的“双向奔赴”。
对于赵唯宏而言,他也想用自己的流量和专业技能为双浦菜市这个“伯乐”做些力所能及的贡献,“顾客排队时,我会请大家在买包子之余,多去看看菜市别的摊位。等店铺走上正轨后,我不会忘了自己的老本行,计划在菜市里开展一期研学活动,邀请小朋友们一起感受中国博大精深的美食文化。”
“想踏踏实实,书写自己的创业故事”
20公斤、30公斤、45公斤……自上周五菜市正式开业以来,包子铺每天的用肉量都在增加。和食客们一样热情的,还有来自杭州各地的邀约——上城、拱墅、滨江、萧山多地的菜场、特色小镇、市集都向赵唯宏抛来“橄榄枝”,不过都被他暂时回绝了。
“网络流量把我‘带’到了大家面前,我不仅代表个人,许多人也把我和母校关联在一起。所以,我不会盲目扩张,不想砸了牌子,只想踏踏实实把包子的品质做好。”赵唯宏透露,目前他只接受了转塘农贸市场的邀请,即将在母校旁开第二家店铺,“接下来准备先招些熟练工,确保两家店面能够保持高质量的出品。”
当然,赵唯宏也想抓住这次宝贵的机会,“在地铁口摆摊前,我和爸妈一起看了电影《水饺皇后》,讲述的是主人公从摆摊卖水饺起步,一步步创立知名水饺品牌的故事。我们第一步已经从小摊走到了店铺,在杭州这座充满机会的城市,电影里主人公卖水饺创业的励志故事也许会走进现实,谁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