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警示
消费警示
警惕“金融大V”的圈钱套路
 
2022-04-07 09:11:17   杭州网

经济日报 又有一名金融大V“翻车”了!近日,上海市浦东新区检察院以涉嫌虚假广告罪、帮助网络信息犯罪活动罪、非法经营罪对某平台坐拥400余万粉丝的徐某提起公诉。

在我国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日益增加的背景下,不少投资者通过各种途径谋求投资建议,一些爱发声的所谓“金融人士”借此在社交平台积累了大量粉丝成为大V。但要看到,这其中滥竽充数的不在少数。

细看这些所谓“金融大V”的敛财套路,其实并不复杂。他们先通过网络塑造人设,把自己包装成“荐股大神”“资深专家”,通过发布“配合庄家出货”“了解内幕”等博眼球的信息,吸引大量投资“小白”关注。再通过推荐股票、卖私募产品、做软件推广等手段诱骗粉丝入坑砸钱。

值得深思的是,近年来,这类大V“翻车”的不在少数,但为何仍挡不住投资者入坑?

一方面,这些所谓“金融大V”实施违法犯罪的方式呈现隐蔽化、间接化特点,相比过去较为直接的“抢帽子”操纵市场、非法集资等典型的金融犯罪,他们倾向于利用更隐蔽的场外方式进行“收割”。

另一方面,部分投资者浮躁的投资心态给这些所谓“金融大V”提供了可乘之机。不少投资者不具备足够的投资知识便盲目入市,对一些金融现象、产品甚至缺乏基本的判断力,同时却还渴望短时间内获得高收益。这类投资者很容易被所谓“金融大V”花言巧语套路。

根治上述乱象,需要各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强化信息共享,形成“一张网”“一盘棋”的监管格局。证监部门要保持高压打击态势,尽快与网信部门、公安机关形成全天候信息共享平台,填补监管盲点;网络平台需进一步加强事前审核和事中监管,提高对“金融大V”的认定标准,强化对现有大V发布内容的审核力度,可考虑对部分金融“黑话”关键词、关键语音的传播实施限制,对已体现出风险的账号及时禁言,甚至封号处理,把“李鬼”清出平台。

同时,投资者要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避免赚“快钱”的想法,通过合法渠道参与证券投资,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同时,更要时刻擦亮双眼,提高对非法证券活动的识别判断能力,避免上当受骗,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马春阳    编辑:陈俊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More>>  
·添加型牦牛奶宣称“牦牛奶”“纯牦牛奶”...
·“阅读并同意”不该成“最大谎言”
·安徽部署严查市场监管领域涉疫违法行为
·安徽部署开展妨碍民营经济公平竞争专项排...
·承诺考试包过 “铭师培训”被罚2万元
·陕西铜川:严把特种设备安全关 助力企业...
·承诺精装修房却提供毛坯房 经“远程调解...
·福建福州:加强市场价格监管 守住群众“...
·齐心抗疫 上海40余家广告企业发布防疫...
·北京通州:全面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和消...
·春暖花开 保持衣柜里时刻都有闪亮的“战...
·实时叫车却被收预约费 这笔费用究竟该不...
·淘宝内测微信支付 互联互通“围墙”拆了...
·公司空无一人,商家失联 消费者依旧无从...
·3月抽检报告到来 看看谁又上榜
·打通服务延伸“最后一公里” 萧山助力第...
·杭州特色伴手礼测评活动正式启动 带上你...
·这个春季 “新中式穿搭”为你解决穿搭烦...
·杭州农副物流中心通行管控是否影响菜篮子...
·90后成养娃主力军 品牌将迎来哪些变化...
·微信数字人民币 试点地区可使用
·鲜猪肉、蔬菜包……供销“菜篮子”便民服...
·国外售价高达15元一颗 浙江草莓打“飞...
·清明假期本地游客成主力 偏爱“户外自由...
·对接“无疫产地” 杭州“菜篮子”稳笃笃...
·​最高法明确“碰瓷式维权”不受保护 成...
·不下载就不让看?工信部治理部分APP强...
·消费视窗·绿色消费新观察:让居住消费绿...
·一知名品牌上衣卖价高还有质量问题 涉事...
·记者调查美瞳市场乱象:拿货价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