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警示
消费警示
警惕伪造银行“贷款产品”信息诈骗
 
2022-09-26 10:27:22   杭州网

中国消费者报福州讯(记者张文章)近期,部分金融消费者在电话、短信等渠道收到伪造银行“贷款产品”的相关宣传信息,并附业务办理链接。一些消费者根据伪造信息内容下载手机APP、填写个人银行账户和密码后发现银行账户存款不翼而飞。9月21日,中国银保监会福建监管局发布关于警惕伪造银行“贷款产品”信息诈骗的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可疑信息莫回应,异常信息莫惊慌。

中国银保监会福建监管局指出,骗子伪造银行贷款产品信息诈骗行为通常有以下步骤:第一步先是骗子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途径散布贷款信息,通常使用“超低利息、超快到账、超高额度”等噱头引诱消费者点击广告链接,并利用国内各大银行的招牌取得消费者信任。第二步则是消费者受诱导,根据要求下载所谓的“手机银行”APP或点击链接进入“银行官网”之后,会发现所呈现的网站和正确的网站相似。大部分消费者因此打消顾虑,在网站里输入身份证号、银行账户密码、手机号等信息,殊不知这是骗子伪造的网站或手机客户端。问题最关键的是第三步,消费者在输入个人信息后,网站会以“输入信息错误”“个人账户异常”等理由,宣称消费者账户被冻结,引诱消费者与网站“客服人员”联系,并进一步诱导消费者向特定账户转款缴纳“解冻费”“验证金”等费用;部分虚假网站会先行告知消费者贷款已下放,向消费者发送虚假账户余额变动短信,并要求消费者向指定账户缴交“手续费”“提现费”等。一旦消费者按照骗子要求转款后,骗子便会关闭诈骗网站或APP,并将受害人拉黑。

中国银保监会福建监管局提醒广大消费者,务必警惕银行“贷款产品”信息诈骗行为,要保护好个人财产安全,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可疑信息莫回应,个人资料需保密。据公安部门反诈中心提示,骗子发送短信号码大多为00、10开头的长号,收到此类来源不明的银行产品、服务信息,在无法核实信息来源时切勿点击链接或拨打链接附带的“客服人员”电话;不轻易将个人身份信息、手机号码、银行账户密码等告知他人或登录可疑网站,不随意向他人透露接收到的手机验证码信息。

异常信息莫惊慌,网上转账需谨慎。在收到“账户异常”“资金冻结”“将影响征信”等提示后无需惊慌,应保持冷静,暂停下一步操作,致电银行官方客服或到附近银行网点咨询,判断信息真伪。正规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贷款发放前不会收取任何费用,切勿未经核实向陌生账号转账。一旦发现被骗,应在第一时间报警并拨打银行官方客服电话及时止损。

核实信息莫轻信,借款融资需警惕。天上不会掉馅饼,不可轻信“免息”“免担保”“不上征信”等宣传广告,有资金需求的消费者,应选择正规的金融机构办理贷款业务;通过网络渠道、手机银行等方式办理业务应多方核实信息,部分虚假网站故意使用与银行官网接近的字母组合如ccbt、icbt等,消费者进行操作时,应擦亮双眼,审慎辨别。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作者:张文章    编辑:陈俊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More>>  
·地板铺设缝隙大 “共享法庭”释法促和解...
·浙江台州开展家居选购消费知识“云课堂”...
·黑龙江省消协消费体验走进有机农场
·广东消费维权队伍增加三支力量
·安徽蚌埠市消保委“节假日预约消费维权”...
·湖北省宜昌市消委会点评家装行业十大“霸...
·安徽滁州开展消费评议活动 抵制过度包装...
·重庆江北: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
·山东在省级行业协会建立44个消费维权工...
·北京大兴 开展餐饮餐具卫生大检查
·杭州市萧山区加快推进备案非标电动自行车...
·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湖北:涉老诈...
·福建厦门消保委发布评议报告:“天价”月...
·陕西陇县:开展2022年全国“质量月”...
·陕西咸阳:推进有机和绿色产品认证 助力...
·绑绳长达数米 厦门2家水产经营户过度捆...
·江西向网络违法违规交易行为亮剑
·福建省计量院开展“提升计量素质、推进质...
·晒出浙江新“食”力 焕发“你点我检”新...
·北京丰台:查市场 迎佳节
·科学认知特殊食品|江西抚州全力推进特殊...
·黑龙江: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进商场...
·科学认知特殊食品|四川洪雅:保健食品监...
·马蜂窝:国庆期间本地周边玩乐首选文化打...
·出售客户个人信息被提起公益诉讼 经销商...
·科学认知特殊食品|陕西:提高老年人识别...
·电影票不退不改潜规则,该改改了!
·北京消协比较试验:莱克吉米等15台除螨...
·浙江:12部门联合部署网络市场监管专项...
·《2022中国被芯白皮书》发布 水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