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福州讯(记者张文章)端午佳节,粽子是必不可少的美食。虽然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越来越强,对食物本身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随着传统美食制作的工业化,包装手段的精美化,连最不起眼的粽绳也内藏“玄机”。6月19日,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发布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选购或自制粽子时,须留意粽绳材质及所属安全等级。 据介绍,天然纤维绳如棕树叶、麻绳、棉线等,安全性相对较高。辨别方法是:天然纤维如棉线点燃后,散发出纸张燃烧的气味,属于正常的焦香味,燃烧后物质为黑灰色粉末状灰烬,细而软。 化学纤维绳如尼龙绳、涤纶绳、丙纶绳等高分子化合物,经高温烹煮会产生甲醛、苯等有害物质,安全性相对较差。辨别方法是:化学纤维如尼龙绳点燃后,会散发刺鼻气味,燃烧后物质呈黑褐色球状硬块,不易粉碎。 塑料包装绳是由化工原料制成,其主要成分有聚乙烯、聚苯乙烯和聚氯乙烯,这几种材质的绳子遇热后,会析出甲醛类和二甲烷类毒素,另外颜色艳丽丰富的塑料绳还添加有化学色素,长时间烹煮后其中的塑化剂、调色剂会对粽子造成污染,食用过程中导致有害物质累积,影响人体健康,安全性相对最低。辨别方法是:塑料包装绳点燃后,散发出强烈刺激性气味,燃烧后物质为蜡状的滴下物。 福建省市场监管局特别提醒,化学纤维绳和塑料包装绳与粽子一起长时间高温蒸煮,会析出甲醛类、二甲烷等毒素,但析出量相对较小,消费者不必过于担心,但出于健康考虑,建议消费者尽量不要购买此类粽子,家庭自制粽子或其他美食也尽量不要使用此类材质的绳子,尽可能使用棉线、麻绳等天然纤维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