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民居等你盘活 非遗文化等你谋划 十里林道等你开发 都市快报报道 “我们村有丰富的古建筑资源,文化底子也深厚!‘忠孝文化第一村’、唐朝千年古村、临安首批中国传统村落、浙江省级文化示范村、杭州市民俗文化村……说的都是我们村!”昨天,临安区清凉峰镇杨溪村党总支书记陈建政率先加入“天目共富·相见临安”行动。 古村民居等你来盘活 杨溪村就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清凉峰的东麓,自古就是浙西地区的重要文化名村。鼎盛时期,更是号称“千户村”,有“八十四条弄、七十二口井”之说。 “我们村里文化底蕴深厚,南宋时期,抗金名将韩世忠晚年隐居于此,卒后葬于后山,建有韩世忠墓;元末明初,村民陈斗龙六年寻母终得骨肉团聚,被明世宗敕赐‘孝子’竖匾,以示表彰。有忠有孝,杨溪村因此也被称为‘忠孝文化第一村’。”陈建政说起这些滔滔不绝。 杨溪村至今保存着孝子祠、韩世忠墓、郎氏宗祠、五圣桥等一大批省市区级古迹,还有几十幢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民居。徜徉在村里,徽派建筑群也和杨溪相映成趣,你会被这里的建筑艺术惊艳了时光:老屋的天井、乌黑的木门、玲珑的马头墙、屋檐下的木雕、牛腿上的狮子…… 特别是始建于明朝中叶的孝子祠,坐北朝南,占地739平方米。合院式,面阔五间,进深三进两天井,四廊厢。大门设门枕石,置抱鼓一对。明间设堂壁,悬“孝子”匾。青石构筑天井……令人叹为观止。 “2019年我们推出八幢百年徽派民居,去年已经打造出了第一家民宿,第二家也将在今年亮相。” 陈建政说,“目前,村里还有十几幢明清古宅和二十几幢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民居闲置,欢迎更多喜欢古村落、爱护古建筑的人一起来把它们盘活。” 非遗文化等你出谋划策 除了精美的建筑,杨溪村还有丰富的非遗资源:有民间文学类的蕲王韩世忠传说、麻酥糖制作技艺、小桃酥制作技艺、编草鞋、打白糖等,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传统文化“宝藏”村。 清晨,漫步在杨溪村,如果闻到空气中的芝麻香、酥糖香,一定不要惊讶,这是53岁的杨溪村民陈春姣在勤劳致富。 陈春姣是昌西麻酥糖制作手艺临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48岁返乡,通过传承这项非遗手艺,创立了“春姣手工坊”,当上了个体企业“老板娘”。 有了电商后,这道原本只在村子周边小有名气的美食销往了全国各地,在生活条件蒸蒸日上的同时,她也将“致富经”分享给其他村民,共同致富。 像陈春姣这样,以非遗技艺建企业的做法,也是杨溪村探索共富的经验之一。近年来,全村发展了私营企业14家,包括桃源食品厂等知名企业、个体工商户28户。 非遗多,杨溪村也有了一份“幸福的烦恼”——村里的大多数非遗传承人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不懂市场推广、现代化经营。特别是疫情反复的当下,村里游客减少,作为旅游副产品的这些非遗产品也不同程度滞销。 怎么解决?如果有专业的市场运营愿意为杨溪村出谋划策,或许能找到开启这座“宝藏”的“金钥匙”。 十里林道等你来开发 疫情减缓了外省市游客前来杨溪村的步伐,却从未减轻陈建政为村里谋共富的心愿。 2018年开始,杨溪村联合区旅游集散中心打造“忠孝学堂”,吸引了来自江苏、安徽、江西等地的中小学生和亲子游客,在这里感受忠孝文化、学习传统礼仪,年均接待游客3万多人次,村民的人均收入,也因此从几年前的2.4万元,涨到了3.75万元。 今年开春至今,游客虽减少,但陈建政坚信疫情终会过去,忠孝文化特色旅游产业将迎来“第二春”,杨溪村的“共享经济”也会带来共同富裕。 陈建政说,除了开发民宿,村里的一家废弃工厂已经到招商引资的收尾阶段,准备建一个储存坚果等农产品的冷库;歧安区块正在征地,预计可释放2000平方的空间资源可供开发旅游。 陈建政特别推荐村里的“十里林道”:“林道大约有十里长,沿溪流一直通到村。考虑沿溪建山地车骑行道,未来考虑在这条‘十里林道’上发展骑行、休闲、垂钓、娱乐、茶吧、养生等文旅产业,也希望有人一起来开发运营。” “天目共富·相见临安”继续中—— 如果你对忠孝古村杨溪村感兴趣,直接与陈建政联系,手机15958009088(微信同号)。 “天目共富·相见临安”继续中,如果你来自临安某一乡村,希望家乡变得更美,欢迎来联系我们,我们会帮你的家乡做推广文案,讲述故事,整合资源;如果你是一位艺术家,拍摄、绘画、作家、诗人……或者是建筑师、乡村运营师等,也欢迎联系我们。 或许,我们凑在一起,可以创造梦想,改变很多! 参与方式:1.下载橙柿互动,在杭州频道“天目共富·相见临安”栏目置顶稿文末留言; 2.关注“我们大杭州”微信公众号直接发送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