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 |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王蕴:国内消费回稳增长态势增强 消费规模将持续扩大 今年以来,促消费已经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之一。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蕴在接受财联社记者专访时表示,5月份以来,随着疫情影响逐步得到有效控制,生活秩序快速恢复,各项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加快落地见效,暂时被抑制的消费需求有序释放,消费回稳增长态势明显增强。 王蕴指出,从中长期看,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消费向发展型、品质型、多样化升级趋势不会改变,消费潜力足、韧性强的特点没有改变,我国消费规模将持续扩大、人民生活品质将稳步提升,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将会进一步增强。 消费回稳增长态势明显增强 近期住行等大宗消费逐步回暖。在居住消费方面,按照“房住不炒”的调控基本原则,各地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需求,主要城市商品房市场回暖明显,环比增长态势加强。 此外,在减半征收购置税、购买补贴、增加年度购车指标等中央和地方多重政策协同作用下,被疫情抑制的购车需求被快速激活,5月乘用车零售量环比增长30%,6月第一周日均销量相比5月第一周同比增长6%,市场持续回暖。 同时,线上线下消费同频联动促进需求有效释放。今年主要电商平台加大“6·18”购物节促销力度,联合线下实体店、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实现线上线下消费同频联动,推动市场复苏。 京东数据显示,5月31日“6·18”正式启动后四个小时的成交额就超过2021年6月1日全天;苏宁易购数据显示,促销第一周,门店高端家电销售同比增长57%。 端午假期,全国快递“揽派件”同比分别增长17%和13.1%,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百货、超市、便利店等综合零售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6.5%。 多重政策支撑下消费信心明显提振 王蕴指出,稳住消费首先要提振消费信心。4月下旬以来,聚焦稳就业、稳物价和促消费等强化政策靠前发力,对稳定市场预期、提振消费者信心发挥出重要作用。 此外,国家层面已经加大对市场主体纾困帮扶力度,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留工培训、留工补助等政策力度,社会民生兜底保障措施加快完善等,有助于稳定就业预期和收入预期,增加了消费“底气”和信心,社会经济发展“烟火气”将会变得更旺。 因此从中长期看,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消费向发展型、品质型、多样化升级趋势不会改变,消费潜力足、韧性强的特点没有改变,我国消费规模将持续扩大、人民生活品质将稳步提升,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将会进一步增强。 多方面谋划措施继续巩固消费恢复增长态势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压舱石,稳住消费基本盘对稳住经济增长具有决定性意义。王蕴认为,下一步继续巩固消费恢复增长态势可在以下方面谋划措施: 首先,要加力提振消费信心、稳定消费预期。既要通过抓实保就业相关措施以稳定收入和消费能力增长预期,也要提振安全消费信心,提高疫情防控精准度,创造安全便利的消费环境。 其次,要进一步畅通消费渠道,确保消费品能高效触达消费者。促进复工复产的同时,要重视畅通产供销各环节,继续支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此外还需加快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相关改革和举措,为消费恢复增长提供扎实基础。深化供给侧改革,聚焦居民消费升级主要方向和内容,加强商品质量、品牌和标准建设,加大服务消费领域改革力度,推进国内产品和服务供给提质升级。 落实落细帮扶小微企业的措施 受疫情影响,消费服务市场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普遍面临着收入大幅下滑、刚性成本压力增大等经营困难情况,是需要政策帮扶的重点。王蕴指出,下一步要落实落细帮扶小微企业的措施。 她建议,一是要切实帮助降低市场主体经营成本。指导地方加快落实留抵退税、租金减免、水电气费补贴等政策,推广“免申即办”“免申即享”等方式,提高政策效率。 另外要引导地方对住宿餐饮、批发零售、文体旅游、交通运输等行业企业的防疫消杀等支出给予一定补贴,可在保证达到消杀要求前提下,按照企业实际运营规模给予分档补贴。 此外,还需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贷款投放力度,积极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支持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引导地方结合实际开展促服务消费的系列活动,支持市场主体提升服务质量和丰富服务内容,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