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资讯
消费资讯
学习类APP不可急功近利
 
2022-06-24 09:50:52   杭州网

下载的自习软件,成了孩子交友聊天的工具;学习类APP中被插入大量广告,甚至还有一些涉黄涉暴的内容;推送的“免费领取×××”活动等有诱导未成年人充值之嫌……难以想象,如此乱象竟堂而皇之地出现在用于中小学生线上教育的一些应用程序中。

近两年来,随着“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发展及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学生线上学习需求日益增长,各种学习类APP随之活跃起来,也确实成为孩子们平时学习的重要助手。但,一些学习类APP存在的诸如诱导广告、涉黄涉暴等问题,让很多家长感到不安。也可以说,部分学习类APP过度商业化、娱乐化的操作已对孩子们产生了极大的潜在危害。

有媒体调查发现,一些学习类APP“挂羊头、卖狗肉”,虽然有学习功能,但实质上更像休闲娱乐APP,聊天室、留言板里乌烟瘴气,公开对骂、交友的信息比比皆是,甚至还有催促鼓励一起自残等极端行为。应用中还有不少无休止的推销、增加付费项目,植入广告游戏外链……一些强制消费、诱导消费更是让孩子跟家长都不胜其烦。这些APP的使用者大多数是一些正在上中小学的未成年人,他们心智还不成熟,容易受外部因素诱导,却被不良APP开发商们当作“摇钱树”,试图用一些捞偏门的手段把流量变现,如此行为不仅涉嫌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更破坏了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

不得不说的是,一些学习类APP频频踩红线“打擦边球”,在辅助中小学生甚至幼儿学习的应用中投放涉黄涉暴广告。

企业逐利,可以理解,但要守规矩有底线。涉及教育的商业行为,面对未成年群体,容不得半点含糊,相关企业更要自觉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商家要清晰地认识到,学习类APP不能只是单纯的生意,应注重协助学生学习的工具价值,更不能成为毒害青少年、牟取暴利的工具。

针对这些乱象,相关部门曾进行过多轮专项治理,从被业内称之为“最严学习类APP监管令”,到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出台的省级监管教育APP办法,以及近日北京市教委等三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备案及管理工作的通知》,都在积极探索规范管理学习类APP。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学习类APP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唯有及时去除糟粕,才能迎来更广阔的天地。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作者:苗务    编辑:陈俊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More>>  
·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 | 山东省消...
·广东佛山:农贸市场“精准溯源” 食品安...
·辽宁沈阳:贯彻追求卓越理念 培育质量标...
·江苏南京:守好“菜篮子”“肉案子”安全...
·湖北武汉:加强暑期教育培训领域广告监管...
·湖北对5000多家白酒小作坊开展提质专...
·报道追踪 | 吉林省跆协:选择正规跆拳...
·销售侵权假冒任天堂产品,上海衡缘实业有...
·《约不上课,退款也频频生变 消费者为舞...
·市场监管“一站式”服务模式 鼓励淘汰置...
·找工作却被忽悠 办了15800元网贷 ...
·能撑台,会办事 300元的“职业伴娘”...
·本地杨梅即将下市 桐庐梅蓉村本周末还可...
·未签合同 申请退款要扣30%违约金?
·全力以赴促进我市消费市场回补 全市商贸...
·市商务局公布2022年度杭州应急联保联...
·今晚8点起,杭州发放2022年第二期数...
·“养儿不防老,防晒才防老”防晒口罩成为...
·未成年人文身 商家要守住行业和社会底线...
·明天20时起,杭州发放2022年第二期...
·探店主播伙同商家“美化”产品?虚假“探...
·机票价格为何逆势上涨
·透过“618”看消费亮点 升级类商品销...
·疫情下的餐饮业,如何纾困?
·毕业旅行的方式日益多样化 年轻人更愿意...
·油价每升超10元意味着什么
·“烟火气”逐渐回归 11部门联手出台纾...
·多平台“封堵”数字藏品二级交易
·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 宣称知名艺...
·赠品不能成为促销保价规则中的“变色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