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资讯
消费资讯
时隔一年多,河坊街的武大郎回来了
 
2023-02-05 08:25:00   杭州网

“我走之前这里一天都没有几个人,现在这么热闹了……”

“河坊街的武大郎烧饼又回来了!”

沿着华光路往南走到河坊街西边入口,没走两步便可以望见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个子小小的武大郎正手拿快板念念有词,路过的游客纷纷停下来围观拍照。

昨天凌晨,在河坊街消失一年多的武大郎从老家江西鹰潭回到了杭州,一大早下了火车还没定好住处,便直奔河坊街重操旧业——卖烧饼。

重启第一天卖了100多只饼

两只箱子中间架一块板子,左边放提前做好的饼,右边一个炉子里放着燃烧的木炭,用来给饼加热。开工第一天匆匆忙忙,武大郎饼摊的行头还比较简单,只出售梅干菜饼、芝麻饼和小酥饼,买梅干菜饼的人是最多的,价格依旧是10元一只。

“我还以为疫情一时半会儿不会结束,我走之前这里一天都没有几个人,没想到现在河坊街这么热闹了!”

武大郎独自一人要回答客人问题、给客人烤饼,时不时还要来一段快板表演,忙得不可开交。太久没有卖烧饼,武大郎的动作显然有些不利索,每卖一只饼,他就输一次密码给手机解锁并打开收款码,动作很慢,以至于后面的人排起了长队,吸引了更多的人来围观。老板鲁立清提前给他置办了新衣服、新担子、新旗帜,但还没来得及准备收款码,“这段时间实在是太忙了,安排不出人手”。

一直到晚上10点,武大郎才开始收摊,仍然有好奇的游客驻足观望。重启第一天的营业额是1500多元。从早忙到晚的一天,虽然手忙脚乱,却让他感觉日子又有了奔头,“一切都开始好起来了”。

武大郎消失的一年

河坊街有个卖烧饼的武大郎,很多杭州人甚至外地游客都知道,穿一身汗衫褂子,矮矮胖胖的,留着大胡子,模样还真像极了武大郎。

武大郎原名姜爱民,今年已经52岁了,因为长相,他从小便拥有了“武大郎”的外号,也早已认可了这个称呼。在河坊街卖了10多年烧饼,武大郎早已成为了河坊街的一大特色。过去,在热闹的河坊街,他的饼摊总有人围着,多的时候一天营业额能有2000多元。这两年因为疫情,河坊街人流十分惨淡,武大郎也消失了。不少到过河坊街的橙友纷纷发帖感慨:武大郎去了哪里?

2021年10月,因为没有生意,卖烧饼维持不了生计,武大郎回了老家。回老家后,他先是休息了一段时间,然后在老家的眼镜厂做学徒,月薪3000元,学习半年之后上岗成为技术工人,月薪4500元。工作的地方离他家有一公里路,每天早晨7点半上班,中午回家休息一个半小时,晚上7点下班,日子过得很枯燥。听说河坊街生意又好了起来,他便决定回杭州继续卖烧饼,许久未曾面对游人如织的河坊街了,武大郎十分开心,“还是卖饼舒服啊,在老家上班没这里轻松”。

武大郎的饼摊,其实属于一家店。在河坊街东面的路中间有一家武大郎饼店,这是武大郎的东家,他出售的烧饼都在这里做成。为了打造宋韵文化,鲁立清在河坊街开街初期就创办了这家店,店里的历任“武大郎”都曾因为扮演武大郎而引起广泛关注。

姜爱民是第四任武大郎,也是在河坊街坚持时间最长的一任,自2008年起便一直在这里了。他曾在街头给人擦皮鞋为生,一个偶然的机会被聘请过来当伙计,民间艺人出身的鲁立清给了他一套武大郎谋生的行头,还教了他一段快板,来来往往的游人都十分感兴趣,不少人上前围观拍照,有的还主动合影,生意十分火爆。武大郎的收入从最初的1000元到五六千元,多的时候甚至一个月能有上万元,他还被请到各地区做活动,“大家图的不是烧饼,主要是看个乐呵”。

河坊街的烟火气回来了

消费同比增长8倍

清河坊历史文化街区(简称河坊街)位于吴山脚下,它曾是古代都城临安的“皇城根儿”,更是南宋的文化中心和经贸中心,而今它是“外地人必到、杭州人常来”的旅游特色景区。这里有定胜糕、葱包桧、油酥饼、酱鸭、酱肉等特色美食,有胡庆余堂、孔凤春香粉店、张小泉剪刀等百年老字号,还有西洋镜、棕编等民间手工艺人。

“鼎盛时期的河坊街,走路是人推着人往前的。”同样在河坊街摆摊10多年的棕编技艺师王力说,疫情这几年生意上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他的摊位在步行街中间的固定亭子,很多时候一天都不开张,他每天就在店里搞创作,编一个最简单的作品要一个多小时,卖30到50元。

按照惯例,每年生肖年的动物都会卖得好一些,今年是兔年,王力年前做了800多只兔子,每只售价80元,正月初三就卖完了,昆虫之类的小玩意儿也卖得很好,之前没生意的时候积攒下来的作品现在已卖得差不多了,“完全没想到今年春节生意会这么好,河坊街又热闹起来了”。

根据清河坊管委会提供的数据,今年春节假期,河坊街接待游客45.24万人次,创造消费4000万多元,其中数据最高的是1月25日,接待人数9.08万人次,经营收入达799.04万元,同比2022年增长了8倍。疫情期间不少店铺都关门歇业,如今河坊街重新热闹起来,武大郎回到河坊街,不少店铺重开了,烟火气正在回到河坊街。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曹梦琪    编辑:陈俊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More>>  
·“空调樱桃”受市场热捧
·消费市场实现“开门红”
·线上剧本杀,是昙花一现,还是未来可期?...
·浙江杭州:“三个强化”保障食品安全
·浙江杭州:“2+1”监管食品安全
·福建宁德:多举措助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
·福建福州:开展防疫物资市场秩序督查
·锅圈店主的一句新年祝福 竟然挽救了一条...
·山东宁阳开展元宵节市场专项检查
·福建厦门:开展开学前食品安全监督检查
·四川攀枝花:宾馆内查出假“土蜂蜜”
·北京抽检66批次元宵(汤圆)全部合格
·17批次全部合格 浙江杭州公布汤圆抽检...
·江西元宵食品安全专项抽检合格率超99%...
·经销商拒认鉴定报告 消保委介入助换货
·上海长宁:关注电商直播新业态,主动送法...
·广西强化信用监管 修复失信企业信用信息...
·辽宁沈阳:百家企业设立首席质量官 把关...
·辽宁大连:聚“外力”汇“合力”守护食品...
·安徽开展春季开学学校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
·存在传销行为,周氏黄金珠宝(武汉)有限...
·暴雪网易“分手” 用户虚拟资产后续如何...
·《是暂时停业还是“失踪”?》后续报道
·元宵将至 我市抽检17批次汤圆 全部合...
·平台内还剩余上万元未使用 商家却因资金...
·《狂飙》“大嫂”带火同款口红 银泰百货...
·赏花灯、猜灯谜+清仓促销 元宵去商场打...
·纯电车还有充电焦虑吗?网友分享春节出行...
·2022年第三季度银行业保险业消费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