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丨这个暑期嗨吃畅玩人气旺 背后的动力是什么? 这个暑期,不仅天气热,相关领域的消费也很热,《焦点访谈》系列节目《暑期“热”经济》关注暑期消费的热度。说到暑期消费,人们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旅游餐饮了,一边欣赏各地风土人情,一边品尝当地美食,好不惬意。这个暑期,热门景区人头攒动,饭馆门口排队等位,都是时常能碰到的事。那么,这个暑期旅游餐饮有多火爆?背后的动力又是什么呢? 这个夏天有点“热”,不过夏天再热,也热不过“顶流明星”的铁粉们的热情。呆萌可爱的花花、西直门“三太子”萌兰……有人远道而来只为“追星”,更有人排队两小时,只为“吸猫”3分钟。 宝贝儿们萌力大爆发,与它们相关的酒店、餐厅、纪念品也大热,甚至茶饮、糕点等衍生产品也都被粉丝们收入囊中。 有人不远千里来吸“猫”,也有人想方设法躲清凉。在安徽黄山千年古村落的溪水边打打水仗,那叫一个凉快。 在天山脚下的原始森林里骑骑马,那叫一个潇洒。 在湖北宜昌的高山草原住星空帐篷、看露天电影、等云海日出,那叫一个浪漫。 眼看这个暑假就要“余额不足”,那就抓住假期的尾巴,带娃来场“收心”之旅吧!户外自然类、历史人文类、科学技术类……这个暑期,形形色色的研学产品纷纷出炉,家长们对研学游的期待也不再只是简单走马观花。花了时间花了钱,他们希望孩子能收获更多。 在一片近2万亩的山林里,有几十种中草药,一群小学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和讲解下,一个个去认识、了解它们。 在为期6天的研学旅程中,书本上冰冷的知识会变成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感触,为孩子们打开一扇探索大自然的好奇之门。 暑期旅游是观察消费趋势的重要窗口。“到此一游式”旅行已经逐渐过时,一些体验感更强、更有深度、更有个性特色的旅游产品逐渐成为消费者的“新宠”。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戴斌:行程的自助化、消费的自主性、体验的个性化,成为这个市场非常明显的特征。需求侧的变化带给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企业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呢?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呢?传统的以观光、包价、团队为代表的操作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了。要靠科技、文化、艺术,特别要靠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向广大游客提供更加个性化、多样性的产品,才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暑期来临,一条画风有点无厘头,但有梗又有趣的福建文旅宣传片火爆网络,迅速吸引了2.7亿人观看。 福建省文旅厅一级巡视员吴立官也在片中出镜,他一人分饰两角儿,用魔性洗脑的音乐,为网友们推荐家乡美食“酥酥”“糊糊”。 广告有创意是流量密码,但要真正留住游客,还得产品有特色、有创新。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 吴立官:在观光旅游时代,福建的旅游资源禀赋没有优势,进入观光跟休闲并重的时代,福建旅游的优势就显出来了。我经常说福建很清新,福建很生活。我们希望打造场景,为大家输出福建的生活方式。 苏洁瑜是来自山西的一名大二学生,今年春天以来,“特种兵式旅游”突然火爆,她和两个高中同学也曾体验过一把。为了省钱省时间,晚上的住宿都安排在了火车上。钱是省下了,就是有点累。 放暑假后,时间没那么赶,这一次,苏洁瑜和小伙伴们想来个深度体验式旅游。她们没去那些大热的景点,而直奔厦门环东海域的小渔村。这两年,村里发展旅游,配套建设跟了上来,吃、住、玩都不成问题。 夜幕降临,小渔村给几个小伙伴带来了更大的惊喜。滨海的夜市热闹了起来,土笋冻、烤生蚝、铁板烧……土特产和小海鲜让你吃个够。 无人机表演、烟花秀、电音节……时尚潮流的玩法也不能缺。 风景宜人、活动多彩,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来这里避暑度假。 林志严,去年还只是个养海蛎的渔民。今年,家门口的渔村美食节等系列活动搞起来后,他也开了家烧烤店。这天,夜市刚开场不到半小时,他家的生蚝就已经卖脱销了。 当地依托资源打造的特色旅游新场景,也成了激发文旅消费的新动力。 旅游市场火爆,数据最直观。今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总人次达23.84亿,同比增长63.9%。 出去“嗨”,自然要买买买。今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12万亿元,同比增长95.9%。 出去嗨,当然也要吃吃吃!到北京吃顿烤鸭、进淄博赶烤撸串、来一碗香喷喷的西安羊肉泡、去成都看着变脸涮火锅、在柳州嗦个又臭又香的螺蛳粉……中国地大物博,美食实在太多,处处都在勾引着食客们的味蕾,简直要得选择困难症。 而这个季节到武汉,那就两字儿“嘬虾”! 有人形容,湖北的夏夜,是小龙虾味的。在武汉,以小龙虾为主打菜的餐厅很多。小龙虾的诱惑有多大?以五一为例,仅仅几天的小长假,武汉就消耗了300多吨小龙虾。疫情几年大受冲击的餐饮业,在今年又迎来了春天。 局面大好,怎样能守住它?互联网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除了保证小龙虾的品质,要想吸引年轻人这个吃虾“主力军”,就得用年轻人喜欢的玩法。 自从三、四月份进入小龙虾的销售旺季以来,很多餐厅就开始玩起了创意直播。 黄鹤楼实景、古风舞蹈被搬进了直播间;还有利用现代技术打造的虚拟场景直播,有时候主播还会走进小龙虾产地,带大家体验一场溯源之旅。形形色色的创意直播,加上与各个平台、不同领域的达人合作,实现破圈效应,给餐厅带来了大量年轻客群。 当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习惯于线上搜索美食、订餐、订座,对于传统餐饮企业来说,加快数字化转型就格外迫切。为了减少顾客在现场排队的时间,餐厅与一些平台合作,可以在线预约取号,并能实时看到排队情况和等候时间。 食客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给我国的消费复苏做了大贡献。今年上半年,我国餐饮收入24329亿元,同比增长21.4%,成为反弹最强劲的消费品类。 暑期档,餐饮复苏仍在继续。以某餐厅为例,仅仅7月,各门店加起来就卖出300吨小龙虾。一份2斤的小龙虾,相当于卖出了30万份。 玩儿得“嗨”,吃得香,这个暑期确实“热”!不久的将来,还有很多假期将陆续到来。在完善软、硬件基础条件的同时,面对消费需求的新变化,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戴斌:适应广大游客所需要的个性化、品质化的产品相对供给不足,是目前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游客到了旅游目的地,不是跟着旅行团走,这个时候面向散客的市场需求预测就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要用好现代大数据手段,包括人工智能的一些手段,来对节假日城市客流进行预测预判。谁能够用数字化的方式去掌握市场需求的变化,谁就能赢得市场。 有人想去名山大川打卡,有人想去小镇、古村体验当地人的日常,有人“特种兵”式赶路,有人追求自在松弛。从需求端来看,消费个性化、品质化和多样性已经成为人们的新选择;从供给端看,商家现在也在不断创新,努力跟上消费者的成长步伐。供需两端齐发力,才会激发旅游餐饮消费潜力,走上不断进阶之路。(央视新闻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