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吴博峰)今年以来,国内各地智能驾驶领域事故频发,相关事件在引发舆论持续性关注的同时,也折射出智驾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4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以下简称工作推进会),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禁止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切实承担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 业内普遍认为,有关部门的这一举措旨在以智驾功能的确定性抵御行业发展不稳定因素,是向智驾领域及汽车市场释放出的明确信号。 花式营销被按暂停键 近年来,为了在激烈的车市竞争中寻求新的发展突破点,智能驾驶领域成为各大车企布局的对象。在此背景下,“智驾领航”“全场景智驾”“零接管”等各种新技术名词层出不穷,仿佛人们期待的全自动驾驶时代即将来临,惬意“躺平”开车指日可待。 四维图新CEO程鹏在2025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公开表示,近年来新产品寥寥可数,新名词却层出不穷,这一现象耐人寻味。 与此同时,车企不仅在品牌发布会上展示智能驾驶技术,还通过直播的方式进一步塑造消费者对自动驾驶技术的认知。 2024年11月14日,小米汽车官方发布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直播体验端到端智驾,并宣称“实测全程零接管,多场景应对自如,上车就能用”。今年4月18日,记者浏览鸿蒙智行厦门市华为智能生活馆官方视频号,看到其为了宣传智驾系统的可靠性,以驾驶者处于睡觉状态时在社会道路上行驶,双手、双脚全程不接管为噱头,吸引消费市场关注。 受上述因素影响,不少消费者出于对自动驾驶技术的高度信任,会把方向盘轻易地交给传感器控制,由此导致的多起事故引发社会各界关于智驾安全的争议。 据悉,此次工作推进会围绕市场监管总局和工业和信息化部此前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相关备案要求,针对智能驾驶领域的宣传、功能使用和技术部署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规范性要求。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依赖技术突破和市场推动,也亟需制度保障与行业自律共同发力,构建协同有序、规范透明的创新生态。作为汽车行业组织,我们倡议进一步规范组合驾驶辅助功能产品的安全管理、营销宣传,推动形成‘技术进步与责任落实并重’的健康发展生态。” 此次工作推进会标志着智能驾驶行业正式进入强监管时代,旨在解决行业快速发展中暴露的测试风险、宣传误导和功能滥用等问题。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智驾事故不断,降低了消费者对智驾功能的信任。同时,目前部分车企夸大、虚假宣传智驾技术,误导消费者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保障公众安全,避免消费者过度信任智驾功能,这也是有关部门选择在此时介入的重要原因。 开启科学验证测试 针对目前汽车行业各类测试乱象,此次工作推进会明确提出汽车企业要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 记者了解到,汽车企业为了展示自家智能驾驶能力,近年来屡屡以“目前国内自动辅助驾驶技术谁最强”“现在的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到哪一步了”等话题为市场营销噱头,进行所谓的各类非官方测试。比如,2024年12月23日,小米汽车微信公众号发布“车位到车位先锋版千人体验团招募”消息,宣布招募先锋版千人体验团,率先体验“闸机卡口自动通行”“目的地自动开启寻位泊车”等功能。 目前新造车品牌大多采用互联网产品公测方式,通过聆听用户意见修补潜在漏洞。这种测试方式安全吗?对司机和其他道路使用者是否构成风险? 业内普遍认为,这种做法有不负责任之嫌,尤其是在汽车这种产品上。与一般互联网产品公测使用场景不同,互联网产品在测试过程中至多会出现闪退卡顿的现象,而智驾可能涉及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智驾的安全维度上与“用户共创”并不合适。 王鹏表示,汽车企业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看,相关措施可通过充分测试验证确保智驾系统稳定,减少交通事故。同时,帮助消费者正确理解使用智驾技术,避免安全风险。“在测试过程中,如果发现产品存在技术缺陷,还可及时发现问题,促使企业注重产品安全可靠性,提升整体质量。”他说。 付炳锋认为,组合驾驶辅助系统作为车辆安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特性决定了必须从源头强化安全设计理念,贯穿产品研发、测试、生产、交付、运营和升级的全过程。企业应科学设定系统能力边界和安全响应机制,合理设计故障冗余与应急策略,确保产品在不同驾驶场景下具备稳定可控的性能。人机交互应更加直观、明确,避免系统提示模糊、驾驶员误判等问题。同时,应加大在测试验证、OTA升级等环节的投入,夯实产品安全的基础能力,为消费者提供可信赖的驾驶辅助体验。 引导市场回归理性 “在智能驾驶向更高阶的自动驾驶技术迈进的过程中,汽车企业不能只谈体验而忽略安全,离开安全谈智驾是本末倒置。”4月12日,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对目前的智驾发展公开表示了自己的看法。 记者注意到,本月以来,越来越多的车企在智能驾驶宣传方面变得更加理性。 4月16日,岚图汽车CEO卢放在L3智能架构技术发布会上对记者表示,目前所有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本质上都是辅助驾驶,仅是在限定条件下的自动驾驶,并非完全自动驾驶,责任也是由厂商和驾驶员共同承担。现在声称已经具备L3级能力的产品,更多是宣传噱头。 记者注意到,此次工作推进会要求,车企须严格履行告知义务,确保消费者对智能驾驶功能有正确认知。 付炳锋表示,组合驾驶辅助技术的普及必须同步推进消费者认知水平的提升。企业应在交付、使用、维护等各环节建立系统化的用户教育机制,借助随车手册、车载终端提示、移动APP、视频演示、交付培训等多种形式,向消费者清晰传达系统的基本能力与适用范围、使用过程中的驾驶员职责、操作规范与接管要求、应急处置方法及系统局限性等内容。同时,建议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如首次购车人、老年驾驶者等)提供差异化的认知引导方案,真正实现“技术普及+认知普及”并重,夯实驾驶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可以预见,随着监管层面逐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治理体系建设,此前市场上的各类智驾乱象将得到有效遏制,转向更本质的方向——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