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消费资讯
小县城如何撬动大市场——县域消费新趋势观察
发布时间:2025-08-21 10:07:49

创新商业模式——

连锁品牌加速下沉,消费品质不断提升

“您有新的外卖订单,请及时处理。”晚上8点,广西上林县大丰镇一家烧烤店迎来一天中的忙碌时刻。门店刚营业半个多小时,就已经接到40多个外卖订单。在店内,两名店员正忙着分拣菜品、打包订单;在店外,美团骑手早早在店铺门口等待取单,取货后将在30分钟内将商品送达周边居民手中。

为进一步完善县域商业网络设施和业态,各地区有关部门在积极培育消费动能上做足文章,以供应链、物流配送、商品和服务下沉以及农产品上行为主线,以数字化、连锁化、标准化为方向,进一步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市场倾斜,推动县域商业高质量发展。

——即时零售等新模式,刷新消费体验。

“线上下单,30分钟送达”,即时零售这种商业新模式的发展,既给县域餐饮商户们打开了一扇数字化的窗户,也让县乡居民享受到更快捷、更方便的购物体验。在即时零售平台点外卖、下单日用品、选购生鲜蔬菜,已成为不少老百姓新的消费习惯。美团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县域即时零售订单同比增长超50%,线上活跃商户数量同比增长48.9%,带动农村消费市场释放更大动能。

——新连锁品牌,满足百姓品质消费。

在河北唐县,锅圈食汇加盟商康伟经营了5家锅圈门店,推出绿色、有机、高蛋白等健康化产品。锅圈食品董事长杨明超介绍,锅圈目前总计有1.04万家门店,其中县域以及乡镇地区的门店数占比超四成。近两年公司不断推进清洁配料表计划,打造产品溯源体系,对于县域市场,有针对性地推出大包装、高蛋白食材,以及更具地方特色的套餐类产品。

新潮的火锅店、高人气的奶茶店、中高端的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品牌等纷纷在县域地区落地。美团研究院研究员倪晓畅介绍,当前县域消费市场供给日益丰富,呈现连锁品牌下沉加速、数字化转型深化、业态场景日趋多元的图景。大众点评数据显示,2024年品牌商户县域新开门店数同比增58.7%,数字化转型方面,县域线上有效交易商户数同比增长33.9%。

——新兴旅游目的地,扩大文旅消费新空间。

去浙江龙游县溪口镇的竹林徜徉、去新疆伊宁县解锁托乎拉苏风景区多样地貌……近年来,县域“小而美”“精而优”特色文旅正兴起。同程旅行数据显示,截至7月15日,位于新疆西北角的博尔塔拉悄然“出圈”,酒店预订热度相比去年同期增长近2倍;新疆伊犁、青海海东、云南迪庆也备受游客欢迎,酒店预订热度均同比增长翻倍。

【专家点评】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化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支持连锁经营布局县域市场,推动冷链配送和即时零售向乡镇延伸。”我国县域消费具有市场庞大、层次丰富、场景多元等特征,对新型零售、餐饮、物流、生活服务等业态有着旺盛需求,为相关流通经营主体积极作为提供了广阔天地。

为进一步培育县域消费市场发展新动能,各地应因地制宜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形成特色产业带以支持区域消费;引导品牌连锁、便民服务与文旅资源融合下沉,营造新型消费场景;加强数字乡村建设,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完善公共设施、物流基础与消费环境,提升县域整体吸引力。

——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洪勇

记者手记

创新让县域消费“燃起来”

随着政策支持持续加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消费业态接续创新,县域消费将迸发更大活力,为我国消费升级和产业发展带来更大的牵引力

县域消费作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的重要发力点。近年来,我国县域消费快速增长,正在成为拉动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今年初,中办国办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对“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完善城乡消费设施”作出详细安排。各地区各部门正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新型城镇化,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让老乡们能消费、敢消费、乐消费。

从发展趋势看,县域消费市场积极因素不断积聚。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2014年的8383元增长至2024年的19280元,复合增长率为8.7%。今年上半年,农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36元,实际增长6.2%。收入的快速增长,使县域居民的消费倾向保持上升趋势。县域消费正由生存型、生产型向发展型、享受型,正向品质化、品牌化、多样化等方向转变。新需求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带来新体验,县域旅游消费快速发展,线上消费模式持续增长,即时零售、社区团购等商业模式接续创新,这些都是县域消费市场扩容提速升级的有力证明。

同时要看到,我国县域幅员辽阔,县域消费区域分化显著,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特点明显,一些关键梗阻还有待加速破解。在基础设施方面,商业集聚度与体验型业态仍不足;在流通体系上,仍存在“最后一公里”障碍;在数字化方面,不少县乡商户缺乏线上运营、数字营销能力;品牌下沉不够,消费供给与县域升级需求仍有错配;公共服务和消费环境方面,部分县城公共空间、交通配套、健康安全标准尚未完善,影响消费体验。

进一步激发县域消费潜力,需要各方合力做好乡村市场体系建设这篇大文章,协力下好“创新”这步先手棋,以新供给引领新需求,以新需求牵引新供给,更好满足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村居民生产生活需要。

优化供给,提升消费体验。针对县域消费发展新态势,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对消费需求潜力较大的美妆用品、潮流商品、智能化产品、新能源汽车等,优化供给结构,使其供给更符合需求。针对服务消费的需求升级,提升餐饮、文化体验、休闲娱乐、健康服务、旅游等服务消费的供给能力。同时,支持商业模式创新,推动本地商业企业进行线上化改造,通过与平台合作,推动即时零售、连锁经营、冷链配送等新业态在县域快速发展。

改善物流模式,降低物流成本。针对山区客运和货运不畅问题,高效整合多方资源,降低农村地区物流成本。构筑“一点多能”城乡物流服务网点,叠加便民服务、农村物流、农村金融、商品代购、农产品代销等多种服务业态。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定消费预期。针对重点群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预防性储蓄的增加,优化消费预期。进一步完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或准公共服务的提供机制,切实加强政府监管和引导,减轻居民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负担,提高县域消费者抗风险能力。

总体来看,县域消费正处于升级期与转型期的叠加阶段,发展基础稳固、趋势上升,是扩大内需与城乡融合的重要引擎。随着政策支持持续加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消费业态接续创新,县域消费将迸发更大活力,为我国消费升级和产业发展带来更大的牵引力。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记者 齐志明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