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当代人来说,手机不离手已经成了普遍现象,与此同时,越来越多人患上了“电量焦虑症”。
正是这种需求,让共享充电宝进驻了各大消费场所:餐厅、商场、酒店……随处可见的共享充电宝治愈了消费者的“电量恐惧症”。 近期,上海市消保委发布了一份体察报告,发现共享充电宝虽然解决了应急之需,但也存在归还难、乱收费等诸多问题。 易借难还,被持续收费
有23%的消费者反映在使用完充电宝后,因附近网点少、机柜无空位、夜间关门或人为阻拦等原因难以找到空余机柜,导致无法及时归还而被持续收费,联系客服也无法提供解决方案。 “电饱饱”“醒电”等部分机柜地址标注不明,需多方打听才能找到,“V电”“咻电”“云充吧”“搜电”等APP/小程序上都存在因地址标注不详细或者错误、自带的导航路线或距离显示错误等原因而无法找到机柜的情况,同时存在标注的地址没有共享充电宝或者品牌被替换等现象。针对这类问题联系客服都无法立刻获得解决方案。 标价不显著,误导消费者 有4%的消费者反映有些共享充电宝的价格标识不显著,同一品牌的计费单位有30分钟和60分钟两种,价格各异,容易误导消费者,而且使用几分钟也要按照半小时或者一小时计费。 “搜电”“街电”“美团”“怪兽充电”会在APP/小程序上的门店信息中标注价格,所有品牌都会在用户现场扫码后显示价格,价格以30分钟或者60分钟为单位,常见价格区间为2-5元/60分钟或1.5-2.5元/30分钟。不同品牌在同一区域的价格存在差异,同一品牌在不同地区价格存在差异,即使同一品牌(如:“街电”“美团”)在同一楼层不同店铺的价格也有不同。 过度收集并传输个人信息 对于目前消费者在使用共享充电宝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上海市消保委针对10家共享充电宝(美团、街电、倍电、搜电、小电、来电、怪兽充电、云充吧、咻电、V电)开展了测试。 10家共享充电宝在使用微信、支付宝作为平台时都有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行为,其中“咻电”等3家的微信公众号、“V电”等4家的微信小程序、“倍电”等5家的支付宝小程序额外收集了用户的性别或姓名信息,但姓名、性别等个人信息与租借充电宝并无直接联系,属于非必要收集的信息;在小程序的数据传输时,10家共享充电宝虽然采用了通道加密,但是在加密通道中普遍存在对传输的结构化数据未进行加密直接传输的问题,容易被中间人攻击施以窃取和恶意利用。 消费提个醒 看清价格再来租借 归还后要及时确认 仔细阅读隐私政策 切勿给予过高权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