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警示
消费警示
全民减糖时代如何科学减出健康
 
2022-04-26 08:25:44   杭州网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孙燕明)“随着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的深入人心,减糖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共识,也成为全球食品生产和消费领域的重要趋势。”4月22日,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办的2022年五道口食品沙龙•“三减”之减糖高层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建指出,“健康中国”战略是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引领,“三减(减糖、减油、减盐)”是基于安全与健康的具体措施,既是食品安全的深化和提升,也是加强对影响健康因素的有效管控,更是在食品消费领域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抓手。

积极落实“三减三健”行动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指出,从2016年开始,我国政府开展“三减三健”行动,实施“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专项行动,2019年提出“合理膳食行动”,2021年完善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这些举措都是对大众健康的保护。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控制和减少膳食中糖的摄入量,推荐在整个生命周期将游离糖摄入量控制在总膳食能量的10%以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中国人每天添加糖摄入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医学研究表明,糖摄入多与肥胖、龋齿、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增加有关。近20年,我国人均每天食糖消耗量从16g增至35g。同时,我国居民超重肥胖问题不断凸显,有超过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6—17岁、6岁以下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9%和10.4%。

张永建强调,在影响人体健康的诸多要素中,食品对健康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糖、油、盐过量摄入对健康造成的损害不仅已经得到科学界的共识,并有大量案例予以证实。因此,减少糖、油、盐的过量摄入是减少疾病风险、提高健康水平的有效措施。

应采取正确方法减糖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对“无或不含糖”的声称标准是≤0.5g/100g(固体)或100mL(液体)。消费者选购食品时,可以根据包装上的营养标签判断是不是“无或不含糖”的产品。

据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国家行动办公室石文惠研究员介绍,添加糖是指人工加入到食品中的糖类,具有甜味特征,包括单糖和双糖,常见的有蔗糖、果糖和葡萄糖等,而日常生活中的白砂糖、棉白糖、冰糖和红糖都是蔗糖。她特别强调,人们应科学识别添加糖,采取正确方法减糖。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尽量控制添加糖摄入量,儿童青少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婴幼儿食品无需添加糖,减少食用高糖类包装食品,食物烹饪过程少加糖,外出就餐巧点菜,用白开水替代饮料等。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副院长、功能主食创制与慢病营养干预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段盛林表示,主食是导致血糖高的主要因素之一,人们通过摄入低GI(血糖生成指数)食品和全谷物食物就可以较好地控糖。

科学看待代糖产品

杨月欣认为,在落实减糖的措施中,要科学认知糖,正确看待代糖产品。尽管减糖已是大势所趋,但不能一刀切。

她进一步分析说,糖具有双面性,要避免不必要、过量的糖摄入。人类对甜味的渴望无法消失,可以用能够提供甜味的代糖代替。甜味剂是一类具有较高甜度的物质,可以满足人们对甜味的需求,也为需要减糖和控糖的人群带来了便利。代糖物质在我国属于食品添加剂范畴,其使用范围和使用量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和国家卫健委发布通告文件的要求为准。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营养室副主任、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方海琴表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制定拥有一套严格的制度和程序,需要经过系统的风险评估和相应的论证,以确保消费者的安全。我国批准使用的代糖产品都经过严格的风险评估,迄今批准使用的甜味剂约有20种,包括阿斯巴甜、安赛蜜、糖精、甜蜜素、三氯蔗糖、赤藓糖醇和甜菊糖苷等,都拥有长期安全使用的历史。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陈伟表示,很多人爱吃糖,因为糖能带来安全感和快乐感。目前,市场上的代糖食品,无论是天然还是人工合成产品,含较低能量或者基本不含能量,只要是在国家审批的添加剂名单内,并符合添加量要求,都应该是安全的。

代糖产品除了能减少精制糖的摄入外,还能产生一些健康益处。例如,与摄入同等量蔗糖相比,能减少龋齿的发生、延缓生活质量降低、调节肠道菌群等。虽然有研究显示使用代糖制作的无糖食品,如果超量食用可能对身体有负担,但从总体上看,在同等条件下摄入无糖饮料比含糖饮料更有益健康。

减糖食品市场潜力巨大

中国科学院大数据挖掘与知识管理重点实验室发布的《2021中国无糖饮料市场趋势洞察报告》显示,2020年,无糖饮料市场规模达117.8亿元,较2014年翻了7倍。预计到2025年,无糖饮料市场规模将增至227.4亿元,5年内实现规模翻番。由此可见,减糖食品市场潜力巨大。

张永建指出,积极落实“三减”既是食品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也是积极践行“健康中国”行动的应有要义。同时,“三减”也为食品企业打开了另一扇发展之门,提供了新发展机遇。

近些年,很多食品科研机构和企业以“三减”为指引,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积极研发新原料、新配方、新工艺和新产品。例如,针对我国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人群庞大和快速增长的现状,不少科研机构和企业积极研发低GI食品和代糖产品,满足这一特定群体的健康需求,使减糖能够真正实现落地,不仅获得了社会效益,也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减糖与代糖不仅是一种时尚,也是食品行业科技进步的体现。”段盛林表示,近年来,科学技术对食品传统产业的渗透加快,采用新科技改善了食品品质,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正是由于减糖食品研发的科技进步,积极推动了甜味剂的持续迭代,非糖类甜味剂安全性不断提升,健康风险不断下降,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多种食品之中。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作者:孙燕明    编辑:陈俊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More>>  
·市商务局:“四个确保”发挥电商保供优势...
·低度酒刮起 “酒品饮料化”新浪潮
·知识产权助力杭州亚运
·持续做优知识产权质押 普惠效应 成果喜...
·上城区集中销毁一批侵犯知识产权假冒产品...
·因网络刷题学习效果不佳 学员想要退费 ...
·事先说好的“包教会”“包赚钱”在哪?
·运动健身迎来新潮流 局部训练新产品受欢...
·杭州武林商圈多家商场购物中心确认恢复营...
·明明是外埠的纠纷,为何纷纷“绕着弯”来...
·杭州人买菜已趋理性 线上分时开放线下货...
·门店客流明显减少 各大超市保供不停
·上城区集中销毁一批侵犯知识产权假冒产品...
·供销社全力保障 让百姓“菜篮子” 拎得...
·网购退换货,不应这么难
·市场监管总局通报2021年道路交通产品...
·投诉多、维权难 多家在线教育机构陷退费...
·OTA升级需提前备案 工信部对汽车软件...
·向未成年人销售摩托车 车行退回购车款
·杭州农贸市场供应充足
·安徽开展专项执法 查处滥用行政权力行...
·安徽地理标志产品数量达84个
·拎稳“菜篮子”
·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纺织品 某些苯...
·北京东城对辖区旅游客运企业开展专项联合...
·防疫工作落实不到位 北京石景山便...
·广东一季度消费投诉量同比增16.77%...
·福建厦门开展裱花蛋糕专项整治 3家企业...
·福建省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连续三年获评...
·辽宁沈阳: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事项“一单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