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合肥讯 元旦和春节将至,伴随着国内疫情防控优化措施落地,出行和消费高峰将到来。12月30日,安徽省滁州市消保委发布元旦春节消费提示:生命至上,理性消费。 做好个人防护。新年倒计时开始,春运旅客人流量和新冠感染率将迎来小高峰,即使新冠病毒感染康复,仍要做好呼吸道防护,坚持佩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离,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消毒、常通风,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选择自驾等风险较低的出行方式,尽量错峰出行,不建议参加高强度的剧烈运动,坚持作息规律,保证睡眠充足,做好健康监测,保持良好心态。 储备医疗物资。建议储备适量医疗物资,比如口罩、消毒液、体温计、退烧药、消炎药、感冒药、止咳化痰药等,尤其是家里有老人小孩的、有基础病的;掌握一定的急救方法,比如海姆立克急救法、心肺复苏法等;了解必要的退烧常识,特别对于发高烧的小孩,注意高热惊厥、急性喉炎等,必要时,及时拨打120求助;出远门随身携带小药箱;最好不要在微信群、朋友圈购买药品,发现私自哄抬物价等行为,及时投诉举报。 理性置办年货。有计划置办年货,按需按量购买;多留心眼,多货比三家,避免落入促销商品品质低劣、虚假折扣等消费陷阱;预订年夜饭要详细了解菜品的内容、规格和价格等;购买预制菜要选择正规品牌和厂家的产品,仔细查看生产厂家信息和许可证及检验证书;外出就餐使用公筷公勺,倡导 “光盘行动”,拒食野味等禁捕食材;注意商品保质期、储存条件等,尽量采购小包装的坚果点心等,多吃新鲜水果蔬菜。 谨慎办理预付卡。年关将至,水果、理发、美容、蛋糕、洗车等店开始加大优惠力度促销预付卡,充的多、送的多,消费者切忌轻信商家口头承诺,不要充值金额过多,根据自身实际需要理性消费,尽量选择规模大、信誉好的商家,签订书面合同,明确有效期限、使用范围、退款条件和违约责任等,保留好充值凭证,一旦发现商家有关门停业的迹象,及时找商家协商退款,协商不成,拨打12345电话维权。 警惕网购套路。网购“剁手”前,要多平台多店铺对比,多看评论,防止大数据杀熟和“好评返现”套路;直播购物时,注意主播“饥饿营销”和流量造假套路,不要轻易被主播洗脑;谨慎对待未经认证或非正常弹出的网站链接,在手机上安装杀毒软件;收到优惠券、红包领取链接时可拨打电商或第三方支付网站官方客服确认;不轻信补交税费、邮费损坏、涉嫌犯罪等电话,有疑问可拨打12360海关服务咨询;同时警惕雇人兼职刷单诈骗。 注意快递包裹消杀。取包裹尽量采取无接触方式,做好防护;拿到快件后,快递的包装最好不带回家里,直接在外面拆掉,如果要带回去,可以用消毒剂对其表面进行喷雾或者擦拭,全方位做一个消毒,处理完快递后及时做好手卫生消毒;贵重物品,自己提前做好包装,建议保价;收快递时,注意检查包裹是否破损、遗失物件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与商家沟通,协商不成,应向主管部门投诉。 |